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依达拉奉
  • 1篇依达拉奉注射...
  • 1篇治疗脑梗死
  • 1篇糖尿病足
  • 1篇糖尿病足病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液
  • 1篇足病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不良反...
  • 1篇细胞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机构

  • 3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王娜
  • 2篇王国凤
  • 1篇蔡增林
  • 1篇张永进
  • 1篇尹冬
  • 1篇惠媛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8.0%)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ADL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张永进蔡增林王娜
关键词:依达拉奉注射液脑梗死
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在原降糖方案不变的基础上首次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2周以内是否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分为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组(A组,40例)和未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组(B组,1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前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BMI低于B组(P<0.01),而年龄、T2DM病程和既往消化道疾病史比例高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和既往消化道疾病史是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BMI水平是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BMI和既往消化道疾病史联合预测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AUC为0.887[95%CI(0.838~0.936),P<0.01],预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0%与79.5%。结论BMI、年龄及既往消化道疾病史与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对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有一定预测价值。
杨腾王国凤赵仁豪王娜
关键词:胃肠道不良反应2型糖尿病
外周血CD4^(+)CD25^(+)CD127^(low)在2型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DF患者139例作为DF组,单纯T2DM患者77例作为T2DM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和IL-10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各组间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对DF的预测价值,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DF的危险因素。结果DF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比例为(7.55±1.30)%,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的(4.3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CD127^(low)Treg表达水平与IL-10(r=0.25,P=0.03)、PCT(r=0.51,P=0.01)、WBC(r=0.25,P=0.03)、HbA1c(r=0.24,P=0.03)呈正相关,与HB(r=-0.29,P=0.02)、HOMA-IR(r=-0.32,P=0.02)、BMI(r=-0.25,P=0.03)呈负相关。CD4^(+)CD25^(+)CD127^(low)Treg预测D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切点值为6.4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0%和80.5%。结论DF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升高,对DF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郑之陈赵仁豪杨腾王娜尹冬惠媛王国凤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