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环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晚期脑血流量及血管痉挛影响的随机试验
- 张彤宇刘耀史怀璋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幸存者大多终生伴有神经功能的障碍、迟发性脑缺血(DCI),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DCI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近有研究证实炎性反应、血脑屏障(BBB)的破坏、细胞凋亡、脑自身调节失衡、微血管痉挛、氧化应激等因素均有参与DCI的形成。
- 闫聪刘耀高成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发病机制
- imatinib对大鼠SAH后早期颅脑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imatini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颅脑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160只Wistar大鼠,先将98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SAH组(n=26)、SAH+imatinib组(n=26)、SAH+imatinib+LY294002组(n=26)。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假手术组不刺破血管,其余操作相同。再将30只SAH大鼠分为control si RNA组(n=10)、c-Abl si RNA组(n=10)和c-Abl si RNA+imatinib组(n=10)。计算各组大鼠的病死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PDGFRα、c-Abl、p-Akt、p-GSK3β蛋白水平,Tunel荧光法检测神经元凋亡,评价出血后24、72 h各组大鼠SAH严重程度、神经评分;另取32只大鼠用于检测出血后48 h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 imatinib显著降低出血后24 h病死率及神经元凋亡,减轻脑水肿,减少出血后48 h伊文思蓝渗出,提高72 h后神经评分(P <0.05),但不减少出血量。出血24 h后pPDGFRα、c-Abl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Akt、p-GSK3β表达稍增加(P <0.05),imatinib显著下调p-PDGFRα、c-Abl表达,上调p-Akt、p-GSK3β的表达(P <0.05),LY294002可拮抗imatinib作用(P <0.05)。沉默c-Abl基因表达,p-GSK3β、p-Akt的表达显著增加,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P <0.05),在此基础上使用imatinib对p-GSK3β、p-Akt蛋白表达及凋亡无影响(P>0.05)。结论 imatinib减轻SAH早期颅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可能与抑制c-Abl、增加Akt/GSK3β磷酸化有关。
- 闫聪狄景龙刘耀高成
- 关键词:IMATINIB蛛网膜下腔出血C-ABL
- 铁死亡与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铁死亡是近些年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参与到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其引发机制主要包括铁依赖性的活性氧自由基蓄积和多元未饱和脂肪酸的消耗。卒中一直以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受到全世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关于铁死亡在卒中致病机制中的研究目前还较少,本文分别从铁死亡与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两方面对已有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
- 李俞辰刘耀刘斌冰田杨史怀璋
- 关键词:卒中
- 大麻素受体2型激动剂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通过激活磷酸化CREB-Bcl2途径减轻凋亡
- 刘耀史怀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