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杰
- 作品数:1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科研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管子》为杂家著作考被引量:4
- 2007年
- 《管子》书非管仲所著已成学界公论,但其具体著者和成书年代当前却无一致认识,同时《管子》书的学派归属问题也存在着很大争议。笔者认为,《管子》为齐国稷下部分学者集体创作而成,其成书于战国晚期。《管子》的学派归属既非"齐法家",亦不是"道家黄老",而是先秦杂家。《管子》对于中国哲学、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所体现出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对当代文化现代化的建设具有时代的价值。
- 潘俊杰
- 关键词:《管子》著者学派历史地位
- 战国时期齐国的产业结构建设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 2008年
- 成书于战国时期齐国的《六韬》和《管子》均论述了农、工、商"产业经济"发展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及今后产业经济结构的改革及发展,具有现代的启示价值。
- 潘俊杰
- 关键词:战国产业结构
- 战国中晚期学术文化综合的类型与表现
- 2007年
- 战国中晚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结与综合成为历史的潮流,这种总结与综合表现出多种类型和形态:有同一学派内部不同分支思想的综合,有主于一家吸取它家思想成分的综合,有某专门领域学术思想的综合,有企图兼取百家构筑新思想体系的综合。此外,尚有超越于学派之上以政治实用主义的"王治"为主旨,兼摄诸子、融会百家的先秦杂家的综合等等。诸子百家各学派及其著作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综合类型和形态。这种总结与综合,一方面是对整个先秦时期文化思想学术成就的重新梳理,另一方面是在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历史形势下文化学术思想重新建构的初步尝试。
- 潘俊杰
- 关键词:战国中晚期诸子百家
- 试论战国秦汉时期儒、道互补文艺观的演变
- 2010年
- 儒、道两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争鸣和在汉初的互绌,既有学术思想上不同的原因,也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因素。秦汉时期,儒、道在政治等领域争夺主导话语权的互绌,并未妨碍二者在学术思想上的进一步融合。儒、道的文艺思想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例如,在审美特征的论述上,在审美标准的主张上;儒、道的文艺思想在许多方面论述的侧重不同,恰巧构成为古代文论互补的结构。儒、道互补的文艺观是汉赋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同时汉赋作品也表现出来这种互补的文艺思想。
- 潘俊杰
-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儒家道家文艺观
- 阴阳五行合流新探被引量:3
- 2009年
- 阴阳、五行观念的产生是与观察自然以及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在商、周的后期,阴阳、五行观念发展成为有哲学抽象含义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阴阳、五行的合流是以《周易》的"两仪"、"八卦"和中国古老的"气"论为载体、为媒介的,其融合不会晚于春秋晚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融合于一体的阴阳五行学说是普遍的思维模式和理论要素,百家均有探讨。战国的邹衍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哲学,在秦汉以后为历代王朝所借用。研究阴阳五行思想对于深入地把握中国哲学以及科学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潘俊杰
- 关键词:阴阳合流
- 战国中晚期之杂家被引量:2
- 2006年
- 先秦杂家是以政治实用主义的“王治”为其宗旨,以不主任何一家、融合百家为其理论方法,有《尸子》、《尹文子》、《管子》、《鹖冠子》、《吕氏春秋》、《尉缭子》等为其代表作的先秦学术派别。先秦杂家是在战国中晚期社会历史大一统趋势和学术融合思潮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成长起来的,充当了战国诸子学向汉代经学过渡、学术形态转化时期知识与思想的主要载体和传递者。
- 潘俊杰
- 关键词:杂家学派历史时期
-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之关系被引量:1
- 2011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哲学和文化领域最为重要的一对关系和被持续探讨的理论问题。两者的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一先一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近代化)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是,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开始其历程之后,两者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在现当代中国的哲学史中展开了。具体而言,可以将两者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百家争鸣,批判与指导,和谐共建。当代,无论是"综合创新",还是融会"中、西、马"三大哲学形式构建"中国现代哲学",都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关系处理是三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
- 潘俊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论先秦杂家的存在问题
- 2008年
- 虽然在学术界有许多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杂家"学无所主"、"调和"、"折衷"百家之学,杂家不成其为一个学派,甚至将其归属于黄老道家。但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先秦杂家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宗旨、理论方法和构筑思想体系的思维模式,先秦杂家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而且,先秦杂家和汉初诸子有着学术上的传承关系。
- 潘俊杰
- 关键词:学术史先秦杂家
- 先秦杂家与黄老道家之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由于《史记》、《汉书》等文献对于"道家"、"杂家"界定上的含糊,现当代许多学者将黄老道家和杂家混为一谈。先秦杂家在理论方法、学术宗旨上与黄老道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杂家的思想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黄老道家"精气说"、"刑名法术"之学和"天、地、人"一体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带上黄老道家的色彩和特征。但是,先秦杂家以"王治"为宗旨,不主任何一家地"兼摄诸子、融合百家",又是对黄老道家的超越和发展。
- 潘俊杰
- 关键词:先秦杂家黄老道家
- 齐文化与廉政建设
- 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齐文化在历史上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之一,曾经在较早时期就创造了文化的辉煌,形成北方最为主要的地域文化;战国晚期、秦汉之际,在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形成大一统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它又成为...
- 潘俊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