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世俊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珠江河口
  • 2篇泥沙
  • 2篇磨刀门
  • 2篇管理理念
  • 2篇波浪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球系统
  • 1篇地形
  • 1篇动力作用
  • 1篇阴阳
  • 1篇阴阳论
  • 1篇三角洲
  • 1篇三角洲前缘
  • 1篇生态管理
  • 1篇输运
  • 1篇水沙
  • 1篇水沙变化
  • 1篇水沙变异
  • 1篇泥沙输运

机构

  • 17篇中山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18篇王世俊
  • 14篇李春初
  • 3篇田向平
  • 2篇胡达
  • 2篇戴志军
  • 1篇陈建勇
  • 1篇雷亚平
  • 1篇路海亭
  • 1篇梁娟
  • 1篇唐兆民

传媒

  • 2篇海洋通报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海洋工程
  • 2篇泥沙研究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中国可持续发...
  • 1篇2006年中...
  • 1篇第八届全国海...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河网分形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以不同时期珠江网河历史地图及遥感影像为基础,进行了河网分形计算,并从河道发育、人为活动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珠江网河分形机理。在发育过程中,1883-2001年间河网分维值逐渐减小;在空间上,正干水道中潮道分维值大于分汊河道。分析认为,人为活动是导致珠江网河分形变化的主要因素:联围筑闸消灭横向支汊、口门整治及河道固化减小了河道冲决的几率、河道挖沙引起的水沙分流比变化改变了河道冲淤特性。
王世俊黄胜伟王华罗杰
关键词:河道
珠江磨刀门河口底质沉积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被引量:13
2006年
根据珠江磨刀门河口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计算河口的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并分析河口底质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河口较粗的沉积物分布在交杯沙浅滩和拦门沙顶部,受波浪作用影响分选较好;磨刀门主槽、龙屎窟和口外海滨的沉积物则较细,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分选稍差。沉积物在纵向和横向上都表现出细-粗-细的变化趋势。磨刀门主槽泥沙受强径流影响,具有向南的输运趋势;龙屎窟在涨潮流作用下,泥沙净向北输运;在西向沿岸流和东南向浪作用下,拦门沙东侧浅滩泥沙向西侧搬运,口外海滨的泥沙输运趋势则向北。
梁娟李春初王世俊
关键词:粒径趋势分析
珠江河口阴阳论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珠江河口陆海相互作用时,悟出了该河口“河优型河口与潮优型河口相依并存和河道与潮道耦合共生”的规律,因而感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负、阴阳耦合现象竟然如此真切、生动地在珠江河口及其三角洲的特征上呈现出来,造...
李春初何为王世俊
关键词:珠江河口三角洲前缘陆海相互作用阴阳论
文献传递
磨刀门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5
2005年
西江口磨刀门拦门沙是在径流动力与潮汐、高盐陆架水及沿岸海流等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泥沙淤积基础上,迭加波浪的改造、修饰作用形成。本文从磨刀门波浪动力特征出发,选取磨刀门地区不同年代的1∶10000至1∶25000之间的地形图、2003年9月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并以该地区地形图为主,对磨刀门拦门沙演化作了对比分析,得出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在波浪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胡达李春初王世俊
关键词:磨刀门波浪特征拦门沙
珠江河口界面过程及其排洪效应研究
河口是河流系统与海洋系统之间的界面,具有明显的界面特征。本文在广东省水利厅专项基金《珠江河口界面过程及其排洪效应》和广东省软科学基金《珠江河口排洪方向与路径的战略研究》的支持下,将河口看作典型地理界面,探讨河口界面论的研...
王世俊
关键词:珠江河口洪水
文献传递
珠江河口界面特征与河口管理理念
河口是河流系统与海洋系统之间的界面,具有开发利用、生态、防洪以及社会服务功能。河口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持河口的永续健康发展。本文应用界面理论,分析珠江河口界面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河口管理研究现状,提出河口管理“科...
易小兵王世俊李春初
关键词:管理理念珠江河口
文献传递
海南岛小海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体系自动调整及恶化被引量:18
2003年
本文运用历史地图对比方法 ,结合现场考察及水文泥沙测量资料 ,分析海南岛小海口门近 4 0a来的变化过程 ,找出小海口门在人为作用下的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曾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它通过口门断面、地形调整以适应在人类活动作用下口门动力的变化并保持相对平衡 .三大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 ,尤其是盐墩三岛的围垦及网箱养殖 ,破坏了口门维持的最后动力 (潮汐动力 ) ,使小海沙坝 泻湖 潮汐通道体系失去了调整作用 ,直接导致了口门的迅速缩小 .
王世俊李春初田向平
关键词:地形小海
河口自身就是界面——综合认识河口的体会
地理学的研究愈来愈关注地球系统的界面问题。陆海界面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界面之一。应改变视角,将河口自身作为陆—海界面进行研究。以河口自身作为界面,研究河口界面对河流系统和海洋系统的适应性、可渗透性、稳定性、防御性等功能和行为...
李春初田向平雷亚平王世俊戴志军
关键词:地球系统
文献传递
珠江河口陆海互动论
珠江河口大系统主要由一正(阳)两负(阴)的亚系统构成。正(阳)亚系统指呈扇形向海凸伸的西、北江联合三角洲及其6个“河优型”分流河口;两负亚系统指分布于上述正(阳)亚系统两侧的、向陆凹入的虎门河崖门2个“潮优型”分流河口及...
李春初何为王世俊
关键词:珠江河口互动论
文献传递
蕉门口发育演变及其对南沙港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运用历史地图对比分析方法 ,探讨蕉门的发育演变规律及其趋势 ;通过分析水文同步观测资料及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 ,了解南沙港区泥沙分布及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蕉门演变对南沙港环境泥沙的影响。分析认为 ,蕉门分流河口发育为一主一支的格局是自然演变的结果 ,这一格局对南沙建港是有利的 。
王世俊李春初田向平
关键词:泥沙输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