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琦

作品数:38 被引量:42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盆地
  • 19篇松辽盆地
  • 12篇岩性
  • 12篇油气
  • 9篇勘探
  • 8篇油层
  • 7篇气藏
  • 7篇储层
  • 6篇油气藏
  • 6篇葡萄花油层
  • 5篇地层
  • 5篇岩性油气藏
  • 5篇松辽盆地北部
  • 5篇高分辨率
  • 5篇北部
  • 4篇岩性油藏
  • 4篇油藏
  • 4篇预测技术
  • 4篇分辨率
  • 4篇成藏

机构

  • 38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科学院兰...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作者

  • 38篇王天琦
  • 18篇王建功
  • 8篇史忠生
  • 7篇潘树新
  • 6篇梁苏娟
  • 5篇赵应成
  • 5篇雷明
  • 5篇韩小强
  • 5篇卫平生
  • 5篇田光荣
  • 5篇张巧凤
  • 3篇王余庆
  • 3篇苏玉平
  • 3篇马凤良
  • 3篇方乐华
  • 3篇曹正林
  • 3篇赵伟
  • 2篇唐振兴
  • 2篇吴伟航
  • 2篇石兰亭

传媒

  • 7篇岩性油气藏
  • 5篇石油学报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西北油气勘探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全国第四届油...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渗透油田富集区预测技术研究——以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例(为《岩性油气藏》创刊而作)被引量:29
2007年
我国大型浅水湖盆中低渗透储层是十分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该文以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例,系统论述了低渗透储层的特点、成藏条件及勘探难点,提出了利用地质和地震相结合,有效预测主力河道发育区和含油相对富集区的方法体系,形成了一套在低渗透储层中“贫中找富”的勘探思路及技术对策。
赵应成王天琦田光荣张巧凤王建功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扶杨油层松辽盆地
南苏丹Melut裂谷盆地扇体的发现及油气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Melut盆地为中非剪切带走滑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盆地,具有早期白垩世被动裂谷盆地和晚期古近纪—新近纪主动裂谷盆地相叠合的特征,长期以来一直围绕辫状河、三角洲等领域进行勘探。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在盆地北部凹陷识别出一系列扇体沉积,包括凹陷东部Abyat扇三角洲、西部Ruman近岸水下扇等。这些扇体主要形成于盆地初始被动裂谷期,发育于下白垩统Al Renk组烃源岩及烃源岩附近的白垩系Galhak组和Al Gayger组内,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扇体的发现证实了Melut等中非裂谷盆地的初始被动裂谷期同样发育类似于主动裂谷盆地的扇三角洲、水下扇等各种扇体沉积,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这一发现和认识拓展了中非裂谷盆地的勘探潜力和空间。
史忠生王天琦方乐华何巍巍白洁苏玉平庞文珠
关键词:南苏丹水下扇扇三角洲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事件沉积被引量:8
2005年
在松辽盆地北部长垣以西葡萄花油层下部发现了风暴岩和浊积岩事件沉积,两者均属于较深水低密度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和沉积构造特征,风暴岩从下向上可依次划分为液化泥岩、含砾泥岩、泥砾岩、密集砾岩、湖相泥岩、滑塌变形6个岩相段;与之对应的形成过程依次为:液化、混杂悬浮、冲刷、牵引、稳定、滑塌变形6个阶段。浊积岩由6期事件形成,下部为不完整的鲍玛序列,分别由A、B2段构成;最后一期相对较完整分别由A、B、C、E段构成。风暴岩及浊积岩均形成于坡折带发育区的低水位体系域,两者具备相似的成因背景,其形成过程具内在的因果关系,松辽盆地长垣以西地区深水低密度部分浊积岩是由风暴作用机制触发而形成的。
王建功王天琦梁苏娟王雅峰贺顺义王占国
关键词:风暴岩浊积岩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
安达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源岩条件、排烃动力条件、油源断裂、储层、圈闭等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安达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规律。研究表明:(1)成熟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是安达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的首要控制因素,控制了油气藏的范围及规模;(2)对于泉四段而言,在成熟烃源岩内青一段的超压发育程度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3)对于青山口组而言,油源断裂是基础,青二+三段储层的发育程度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4)安达凹陷整体相对较低的成熟度(大部分地区Ro<0.9%)及相对较薄的烃源岩(大部分地区烃源岩的厚度小于80m)造成的生烃潜力不足可能制约了姚家组的成藏。
史忠生王天琦王建功韩小强雷明
关键词:超压烃源岩成藏主控因素松辽盆地
灰岩潜山储集层的油气检测方法研究
2006年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证明,多孔隙介质中流体的存在及其运动是弹性波频散和衰减的主要原因。当地震波在地下岩层多孔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所合流体性质不同,特别是岩石中含有石油和天然气时,地震波的吸收衰减量显著增大。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信息与振幅信息密切相关,与其它地震信息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本文以Biot理论和实验室试验数据为依据,在多相介质条件下,阐述了储层中不同流体对地震波的振幅嘤收衰减信息的差异,并利用地震波的振幅吸收衰减信息在灰岩潜山缝洞型储集层进行了油气检测研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陈广坡刘全新王天琦石兰亭马龙张巧凤
关键词:多相介质油气检测BIOT理论
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研究流动单元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总结出一套利用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定量研究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方法和流程: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宏观流动单元和徽观流动单元,为储集层宏微观流动单元的划分提供参数依据。在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和层组逐级细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取心井入手,通过聚类分析优选参数,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划分流动单元类型;应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的分形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井间流动单元,从而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
郑红军赵应成王天琦
关键词:储集层非均质性分形分维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性油气藏研究
赵应成王天琦曹正林
项目针对小型断陷湖盆复杂岩性地层油气藏油藏描述与储层预测的技术难题,首次采用地质、地震、测井、油藏工程等多学科一体化攻关的技术思路,形成了小型断陷湖盆复杂岩性地层油气藏描述与预测的技术思路与技术体系,解决了小型断陷湖盆复...
关键词: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储量预测
湖底扇沉积模式及地震响应特征——以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下白垩统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下白垩统发育的湖底扇砂砾岩体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扇体分布规模小、相变快,勘探难度大.通过对岩心、测井等地质资料分析,建立了湖底扇砂砾岩体沉积模式.分析认为湖底扇由补给水道、内扇、中扇和外扇4部分组成,发育补给水道、內扇主沟道、中扇辫状沟道和外扇浊积水道等主要微相类型.其中内扇、中扇和外扇为湖底扇的主体,分布在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为半深湖-深湖沉积 补给水道是湖底扇的"根",分布在同沉积断层的上升盘,为滨浅湖沉积.指出了足够的可容纳空间和持续的物源补给是形成厚层湖底扇的2个重要条件,同沉积断裂的下降盘是湖底扇发育的有利部位.应用精细合成记录对湖底扇砂砾岩体进行了井-震联合标定,发现湖底扇在地震剖面上整体表现为 "透镜状"、"楔状"、"丘状"或"梭状"外形特征,扇体内部表现为杂乱反射或无反射特征.应用湖底扇沉积模式、分布规律以及在地震上的响应特征在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发现多个岩性油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益.
邓毅林王天琦曹正林裴明利贾义蓉赵伟
关键词:湖底扇坡折带岩性油藏二连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被引量:33
2008年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砂化、中等席状砂化、强席状砂化等3种类型;③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不具备Gilbert典型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元沉积模式。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相带在平面上具有朵状体、网状河和枝状等3类分布模式。根据葡萄花油层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和沉积相带分布特征以及砂体类型,分析区域油气分布规律,在松辽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划分出构造油藏聚集带、断层—岩性复合油藏聚集带、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油藏聚集带和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聚集带这四大油藏类型聚集带。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空间分布、沉积相展布特征以及构造和断裂体系是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王建功王天琦梁苏娟韩小强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葡萄花油层松辽盆地
薄互层河道砂岩地震预测技术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薄互层勘探的难题,尤其在松辽盆地最为普遍,以三角洲分流河道为主的砂岩储集体,横向变化快,连同性差,厚度为2~5m,特别是在埋藏较深的扶杨油层,河道改道频繁,地层对比特征不明显,缺乏明显的对比标志,...
张巧凤王余庆王天琦田光荣
关键词:松辽盆地地震勘探储集层预测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