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乔伊斯
  • 2篇主义
  • 2篇小说
  • 2篇本雅明
  • 1篇地形图
  • 1篇洞见
  • 1篇都柏林人
  • 1篇独白
  • 1篇顿悟
  • 1篇星座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影射
  • 1篇语言
  • 1篇渊源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想
  • 1篇真理

机构

  • 10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郭军

传媒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国外理论动态
  • 2篇外国文学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座表征被引量:4
2004年
郭军
关键词:星座真理观先验论辩证唯物主义
克里斯蒂娃:诗歌语言与革命被引量:13
2003年
本文认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理论的特征之一就是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之间的越界 ,这种越界既激活了思想 ,也激活了文学 ,而且正是通过激活思想而重新激活了现代人的文学感悟能力。克里斯蒂娃可谓这种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 ,她从对社会和文化的人文关注入手 ,看到了蕴涵在诗性语言中的革命 ,从而将文学阐释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批判相贯通 ,以批判为手段 ,催生人与世界、与一切他者的审美、同情、平等的关系模式。这种意义上的理论不仅为文学也为文化的多元化存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是值得发扬光大的理论精神。
郭军
关键词:克里斯蒂娃诗歌语言文化批判
乔伊斯:反思与超越被引量:7
2004年
乔伊斯的小说以不断创新的形式一步步深入反思爱尔兰的历史 ,诊断民族的弊端 ,创造新的民族形象 ,这整个历程也是他作为一个爱尔兰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不断成熟的过程 ,所以乔伊斯的四部小说构成一部巨著 ,既是史诗 ,又是自传 ,也是一个解殖民化的文化工程。
郭军
关键词:乔伊斯小说史诗自传
“本原就是目标”——本雅明的思想地形图被引量:2
2004年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本雅明的文化批判思想是该学派的重要理论建树“否定辩证法”和“启蒙辩证法”的直接思想来源 ,然而他本人的理论关怀却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否定与批判 ,而是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解构之后寻求积极的建构 ,表现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社会的高度伦理责任感。但他的批评方法极其独特 ,是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奇妙结合 ,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以弥赛亚主义的救赎为目的。他认为这样一个乌托邦原本是人类的本原 ,是在现代性中被打破的 ,所以批评的终极指归是重建本原。由此 ,他的整个理论关怀用他所喜爱的名言来概括 ,即 :“本原就是目标”。本文以德法文论的差异走向为背景 ,以本氏思想与这一背景的关系为参照 ,勾勒出他的文化批判思想和哲学方法论的地形图 。
郭军
关键词:本雅明思想渊源方法论
罗兰·巴特的揭秘批评被引量:2
2004年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批评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对文学批评和文化行为中的“信条”或“神话”进行“揭秘”,也就是以内在批评的方式,对流行的、已成为公理、被认作天经地义的观念和行为给予反思、批判,通过揭示其历史的构成性而去掉其神秘性、神圣性和权威性。
郭军
关键词:罗兰·巴特文学批评文化行为
批评与建构——从独白与对话的关系谈理论的终极指归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在第一个层面上将巴赫金的独白和对话概念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加以阐释 ,认为它们所代表的都是对世界的原则性态度 ,如果说在前期巴赫金的理论中 ,独白作为作家的责任代表了一种对世界归化与统一的态度 ,在后期巴赫金的理论中 ,对话作为对专断的反抗则代表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家对自由、平等、多元的倡导 ,以反题的形式表达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因此最终还是一种“原则性态度”意义上的独白。这一部分的结论是 :文学批评总是一种文化批判的寓言 ,其寓意是通过批判而催生完美的文化生态或社会秩序。文章在第二个层面上认为以上结论适用于 2 0世纪以来被冠以“理论”的所有批评流派。本文将这些流派分为 3大模式 :解构、批判理论 (或意识形态批判 )和救赎 (或拯救性 )批评 ,认为无论它们以解构还是建构的姿态出现 ,它们的终极目的都不是为了解构而解构或为了否定而否定 ,而是以批判为武器 ,为自由和解放不懈地清除一切障碍。它们的差异只是理论的侧重面不同而已。这部分的结论是 :真正意义上的批评或理论都是解构与建构的双向运作 ,批评不是评注或描绘 ,而是一种哲学、一种对世界的原则性态度 。
郭军
关键词:独白
“历史的噩梦”与“创伤的艺术”——解读乔伊斯的小说艺术被引量:12
2004年
乔伊斯的小说艺术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其复杂性在于他充分挖掘了语言材料的物质性,即对节奏、音韵、谐音、隐喻、词语拆解与重构、一语双关等等语言手段的充分运用,并构造各种怪诞的形象和情节,打乱时空和心理秩序,产生出“双重叙事”的效果。借此,他的小说在喜剧与反讽的表层文本下面突现了殖民“历史噩梦”中那些血腥与暴力的细节,暗中宣泄了那无法用正常语言尤其是无法用殖民统治者的语言来表达的情感。乔伊斯的小说艺术是“关于创伤的艺术”,因此也必然是“晦涩的艺术”,但却是他“叙述其民族”所能用的最恰当的艺术。
郭军
关键词:乔伊斯小说民族主义艺术风格
隐含的历史政治修辞:以《都柏林人》中的两个故事为例被引量:11
2005年
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表面看去是十五个简单的故事 ,勾画了他同时代的都柏林人萎靡不振的精神状况 ,但这只是文本的第一个层面 ,在这个层面下面还隐藏着另一个叙事 ,即利用词语的多义以及人名和地名的影射功能、角色的隐喻身份、与历史人物的类比等而构造出的一个民族历史和地理政治的隐形文本 ,这种双重叙事是把历史与现状相对照 ,从根本上揭示了爱尔兰人精神状况的历史原因 ,达到了用琐碎的细节叙述其民族的目的 ,显现了“顿悟”美学的效果。
郭军
关键词:《都柏林人》故事乔伊斯影射顿悟
保罗·德·曼的误读理论或修辞学版本的解构主义被引量:2
2005年
德.曼所说的“阅读”也就是惯常所说的“阐释”。他认为,任何阅读都是误读,因为阅读要用语言,而语言总是一种修辞,即说法,从而不可能有惟一的解读,而是有各种不同读法。由此,德.曼提出了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即任何阅读所获得的洞见同时也是盲点,因为它总是从某种预设出发,从而必然忽略了其它视点。德.曼版本的解构主义最早在美国打开了新的批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也奠定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降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混化的基础。
郭军
关键词:修辞洞见
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被引量:6
2003年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iamin,1892-1940),德国著名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要介绍的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本雅明的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与神学的奇特融合。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的进步意味着社会的倒退,它不能给人类带来全面的解放。本雅明批判了线性进步的历史观,但是他的历史哲学又建立在一种宗教的弥赛亚主义之上。
郭军
关键词:本雅明历史哲学思想神学宗教弥赛亚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