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植被多样性退化演替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以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为对象,研究植被多样性的退化演替规律,为高寒草原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退化梯度代替时间退化演替序列的方法,对巴音布鲁克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原植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运用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研究植被多样性变化并探讨其演替规律。【结果】(1)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草地退化后显著上升了9.6%~13.7%,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着退化演替的加剧基本呈先略微增加后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先增后降再增的波动变化;(2)随退化程度的加剧,样方内微生境或资源异质性减小,样方间异质性增大,从而导致β多样性增加;Cody指数(二元属性数据)先升高后减小,沿着退化梯度,物种替代速率加快后逐渐减慢;轻度退化与中度退化、重度退化间Bray-Curtis指数较大,说明退化梯度之间存在较多的共有种。【结论】高寒草原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发生替代变化,适口性好的物种减少,毒害草增加,导致草地质量下降。
- 董磊安沙舟董乙强张爱宁张蕊思夏小伟卡斯达尔.努尔旦别克
- 关键词:高寒草原退化演替多样性
-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荒漠草地围栏封育监测
- 2016年
- 荒漠草地作为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围栏封育对于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本研究从高光谱角度,对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封育的蒿属荒漠草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技术可以对典型荒漠植被进行识别,将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的3个层片进行区分开来;通过对草地特征数据与光谱数据的聚类,发现两者对于不同封育年限及不同群落结构草地群落的识别均有较好地效果,表明高光谱数据可用于草地群落组成及结构的识别,在草地封育状况的监测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 毛新安夏小伟安沙舟
- 关键词:围栏封育伊犁绢蒿荒漠草地聚类
- 围栏封育下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特征植物高光谱特征变化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研究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的改善情况,利用便携式光谱仪对不同封育年限的围栏内外实测的半灌木伊犁绢蒿、一年生草本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和短命植物涩芥(Malcolmia maritima)的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伊犁绢蒿、叉毛蓬和涩芥三者在可见光波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植物生态生理特征有关,可利用350~680 nm内三者光谱反射率的差异进行区分;伊犁绢蒿的红边斜率在不同封育年限下均表现为围栏内大于围栏外,而叉毛蓬的红边斜率表现为围栏内小于围栏外,涩芥在平台处光谱和红边特征上与其生理生态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 夏小伟靳瑰丽安沙舟范燕敏梁娜
- 关键词:围栏封育伊犁绢蒿荒漠草地
- 基于光谱指数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恢复状况的判定被引量:2
- 2018年
- 为了从光谱角度探讨退化伊犁绢蒿封育的适宜年限,对未封育、封育2年、7年和10年的草地从群落数量指标、群落光谱特征及特征植物光谱进行研究。通过对植被数据与光谱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比群落和特征植物光谱指数随封育年限的变化趋势,探讨植被高光谱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恢复状况的响应及最佳封育年限判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草地的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群落的数量指标、群落光谱指数及建群种光谱指数回归均指示在5年左右达到最大值,表明可以通过植物光谱来对草地恢复状况及封育最佳年限加以判定。
- 武红旗范燕敏范燕敏夏小伟
- 关键词:围栏封育伊犁绢蒿荒漠草地
-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物种光谱特征分析及识别初探被引量:14
- 2016年
- 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天山北坡中段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9种植物进行实地光谱测量,对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平滑、归一化、R_r-R_n光谱特征空间处理,对植物光谱特征分析及识别,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在特定波段具有一定差异性,一阶微分对于精确提取该类草地植物红边特征参数值有重要作用,平滑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噪声影响,归一化更有利于发现植物光谱特征,Rr-Rn在区分该类草地植物方面存在困难。选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R_n),红边位置(REP),绿波段反射率(R_g),修改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和叶绿素吸收比值指数(CRAI)5项光谱指标建立判别函数,9种植物的判别精度达到90.5%。
- 魏秀红靳瑰丽范燕敏安沙舟夏小伟
- 关键词:伊犁绢蒿荒漠高光谱特征物种识别
- 不同封育年限下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动态变化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以围栏封育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为对象,探讨群落多样性对封育年限的响应,提出蒿属荒漠草地合理的封育年限。【方法】选择未封育(WO)、封育3年(W1)、封育8年(W2)、封育11年(W3)4个梯度,测定与分析5月伊犁绢蒿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结果】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的平均高度呈明显增高(P〈0.05),群落向高丛化方向发展;封育8年及11年的群落盖度显著高于封育3年及未封育群落(P〈0.05);封育3年群落密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5),生物量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群落中竞争力强的种群优势度得到提高,而竞争力弱的种群优势度先提高后降低。封育3午群落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群落,而群落均匀度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封育5—8年后进行放牧有利于维持草地多样性并获得较大生产力。
- 成湘夏小伟安沙舟
- 关键词:伊犁绢蒿封育生物量
- 封育下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高光谱研究
- 从植被、土壤及光谱三个方面对封育后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恢复状况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光谱研究对该类草地恢复状况进行监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群落植被及光谱研究可以发现,在同一退化梯度下,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草地群落建...
- 夏小伟
- 关键词: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恢复
- 文献传递
- 不同退化梯度下大尤尔都斯高寒草原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被引量:14
- 2017年
- 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BL_i)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Q_(ik)),测定不同退化梯度下巴音布鲁克大尤尔都斯高寒草原17种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未退化阶段,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的生态位宽度较高,轻度退化与中度退化阶段其生态位宽度减小,重度退化阶段又上升,其它物种根据群落结构变化生态位宽度发生变化。在不同退化梯度下均出现生态位较窄的种群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现象,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变化是由种间生态学特性差异与草地退化对种间关系影响共同造成的。研究显示,在巴音布鲁克大尤尔都斯高寒草原,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物种生态位重叠总体相对较低。
- 张爱宁安沙舟张蕊思夏小伟卡斯达尔·努尔旦别克董磊
- 关键词:高寒草原退化梯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围封后的土壤动态被引量:2
- 2016年
- 本研究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光谱进行测定,探讨围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和草地光谱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各土层随植物生长期呈递减趋势,5月与9月土壤含水量随围封年限的延长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并对群落光谱和土壤含水量间关系进行建模,R2=0.63;土壤有机质随封育年限增加呈升-降-升的趋势,围栏内外有机质差值在5月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封育7年、10年草地有机质差值,植物生长期内呈线性递减。通过室内土壤光谱及野外裸地光谱对土壤有机质进行建模,均取得较好效果,R2分别为0.64与0.38。研究表明,草地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对于草地恢复状况较为敏感,可用于该类草地封育状况的监测。
- 夏小伟靳瑰丽安沙舟范燕敏魏秀红
- 关键词:伊犁绢蒿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
-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物光谱特征被引量:13
- 2019年
- 不同地区荒漠草地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如何将这种差异提取出来进而能够快速、高效的识别物种和区分群落值得研究。本研究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W群落]和伊犁绢蒿+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S群落]两个群落进行光谱采集,分别测定群落及主要植物的反射光谱,通过分析植物光谱特征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atiovegetation index,RVI),探讨利用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进行植被分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两个时期,不同植物的绿光反射特征和红光吸收深度差异较大。伊犁绢蒿与涩芥(Malcolmia maritima)、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的NDVI接近。受植被季相的影响,物种与群落的RVI在5月差异明显,在9月受土壤背景的影响较大,致使物种和群落之间的RVI差异不明显,无法明确区分物种和群落。因此对于不同物种组成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可在5月牧草返青期利用RVI分类。
- 武红旗范燕敏范燕敏夏小伟
- 关键词: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光谱反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