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作品数:6 被引量:100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更多>>
城市自来水管网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2018年 分析了中国2座沿海城市(S市和L市)自来水管网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赋存状态,对检出的VOCs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并探讨了检出VOCs在城市自来水管网中的分布规律.在本文选取的47种VOCs目标化合物中,所研究的2座城市自来水管网中共检出16种VOCs,在2市共同检出的VOCs为11种,以卤代烃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又以三卤甲烷类VOCs(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三溴甲烷)的检出率最高(92%~100%).在浓度水平上,除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外,其他检出VOCs在2市自来水管网中的最大浓度均未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相关化合物的限值.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在2座城市自来水管网中不仅浓度水平超标(限值分别为60μg·L-1和100μg·L-1),而且其致癌风险值(LCR)也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10-4),二者应当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被列为2市自来水管网中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此外,本研究还选择了8种检出率大于90%的VOCs,探讨了它们在S市自来水管网中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VOCs(除甲苯外)在该市自来水管网中的浓度都随管网输送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许美佳 王海亮 李春梅 徐雄 王东红关键词:自来水管网 空间分布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我国重点流域地表水中29种农药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4 2016年 针对我国重点流域水体,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太湖流域、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东江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等,分析了29种农药(18种有机氯农药、6种有机磷农药、3种三嗪类农药、1种酰胺类和1种取代杂环类农药)在流域地表水中浓度,并使用风险商的方法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27个采样点地表水样中一共检出9种农药,包括α-六六六、α-氯丹、γ-氯丹、西玛津、阿特拉津、乙草胺、扑草净、敌敌畏和噁草酮。其中,阿特拉津、乙草胺、扑草净、噁草酮和敌敌畏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74.1%,59.3%,37.0%和33.3%;α-六六六、α-氯丹、γ-氯丹和西玛津均只有1~2个采样点检出。阿特拉津在各采样点浓度范围为7.0 ng·L-1~1 289.5 ng·L-1;乙草胺浓度范围为未检出(ND)~579.9 ng·L-1;扑草净浓度范围为ND^104.2 ng·L-1;噁草酮浓度范围为ND^32.6 ng·L-1;敌敌畏的浓度范围为ND^204.5 ng·L-1。研究发现,阿特拉津在太湖流域、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具有潜在生态风险;乙草胺在松花江流域有潜在生态风险;噁草酮在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有潜在生态风险;敌敌畏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江流域具有潜在生态风险。上述4种需要重点关注的水体污染物中,仅阿特拉津和敌敌畏被列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但都没有保护水生生物或保护水生态的标准。 徐雄 李春梅 孙静 王海亮 王东红 宋瀚文 王子健关键词:农药 地表水 重点流域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地表水中的35种农药及降解产物 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浓度多极性的35种高关注农药及转化产物的方法。优化的前处理方法为:串联HLB和活性炭小柱用于富集水样,10 m L乙腈为HLB柱洗脱溶剂,10 m L 20 mmol/L乙酸铵-甲醇作为活性炭柱的洗脱溶剂,将洗脱溶液混合、浓缩、溶剂转化和定容,定容溶剂为10 mmol/L乙酸铵的乙腈-水的混合溶液(1∶1,V/V)。流动相分别为5 mmol/L甲酸铵-甲酸缓冲溶液(p H 3.5)和乙腈进行UPLC色谱分离,质谱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目标物在0.5~200μg/L含量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802),检出限范围为0.01~0.8 ng/L,回收率在60%~120%之间。本研究构建的SPE-UPLC-MS/MS方法灵敏可靠,可用于对地表水中ng/L级极性不同的多种农药及转化产物的测定。 孙静 徐雄 李春梅 罗茜 王东红 王子健关键词:农药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地表水 石墨烯促进对苯二酚氧化降解的研究 <正>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电子迁移速率快等特点,在环境领域可以被用作吸附剂去除水中或大气中的污染物[1]。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石墨烯类纳米材料不但能够强烈地吸附污染... 李春梅 裴志国 杨爽 张淑贞关键词:石墨烯 对苯二酚 降解 文献传递 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在不同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3 2017年 对中国沿海某市2个自来水厂的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选取的7种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中,只有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二溴甲烷和三溴甲烷这4种被检出,除二溴甲烷只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被检出外,其余3种化合物在2种不同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均有检出。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在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部分工艺段出水中的检出浓度超过了GB 5749-2006中规定的限值(饮用水中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的的浓度限值分别为60μg·L^(-1)和100μg·L^(-1)),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在常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检出浓度随水处理工艺流程而逐渐升高,而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检出的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除二溴甲烷外)浓度变化则表现为随水处理工艺流程先轻微降低后大幅升高的趋势。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检出浓度明显低于其在常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对应工艺段出水中的检出浓度,但对于在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均被检出的3种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来说,它们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加氯后出厂水中。 许美佳 王海亮 李春梅 徐雄 王东红关键词:自来水厂 常规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工艺 新型消毒副产物及前驱物的识别 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毒副产物(DBPs)因其具有潜在健康风险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样品前处理和分离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DBPs不断被发现,但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未知DBPs,而且其潜在风险也不得而知。 王东红 李春梅 王子健关键词:消毒副产物 天然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