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玲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我国恐怖活动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来,我国恐怖活动犯罪日益增多,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为此,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特别针对此类犯罪设立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这对加强预防和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从现行法律规定看,还存在没收对象与范围限定狭窄、适用条件严格、公安机关调查程序阙如以及证明标准过高等问题。对此,需要适度扩张没收对象与范围、设立独立的民事没收程序、补充和完善公安机关调查程序、并以"优势证据"取代"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 张小玲
- 关键词:证明标准
- 电子数据鉴真规则的构建——以形式关联性为中心被引量:2
- 2024年
- 鉴真作为证据能力审查的前置程序,契合了电子数据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程序性认定的需求,满足了形式关联性的考察目的,发挥着证据门槛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内实践中,对鉴真概念的认识不够准确,导致了鉴真的证明责任性质不清、证明标准异化、鉴真方法发挥作用有限,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了保障电子数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适用,应确立以形式关联性为中心的鉴真规则,打造以证据控制和提取者为基础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形成以刑事诉讼视野下的高度盖然性为证明标准,巧用外部鉴真和自我鉴真融合的证明方法,是较为妥当的系统性处理方案。
- 李祥雨张小玲
- 关键词:电子数据鉴真高度盖然性
- 论证据的关联性规则与关联性法则
- 2005年
- 证据必须具有关联性(relevancy)或称相关性,这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项共识,尽管在不同法系国家,关联性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这是现代证据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体现诉讼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长期以来,西方各国,特别是英美国家,对证据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
- 汪海燕张小玲
- 关键词:自由心证证明力证据法控辩双方可采性诉讼效率
- 论侦查阶段的程序分流被引量:14
- 2007年
- 侦查阶段程序分流在西方两大法系国家是一项极具普遍性的司法实践。它对提高刑事诉讼的整体效率、体现刑事追诉的合目的性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目前尚未设立相应的制度与程序。为此,我们须围绕侦查阶段程序分流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附加条件、监督与救济等四个方面加以构建。
- 张小玲
- 关键词:侦查诉讼效率目的刑
- 论我国撤回公诉的功能定位被引量:8
- 2015年
- 无论在规范层面,还是在司法实践中,我国长期以来对撤回公诉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以撤回公诉规避无罪判决的做法较为普遍,为害尤烈。从应然的角度分析,撤回公诉应当是审判阶段检察机关行使裁量权的一种方式。照此定位,立法应当对撤回公诉的适用情形进行调整,规定对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机关可以撤回公诉;对被告人没有犯罪事实、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证据不足的,检察机关不得撤回公诉。
- 张小玲
- 关键词:撤回公诉起诉便宜主义
- 诉判同一原则理论与实践之评析被引量:5
- 2006年
- 对于检察机关起诉时指控的犯罪事实与罪名,法院能否变更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变更,均取决于诉判同一原则的要求。以诉判同一为尺度,我国立法应当进一步明确人民法院变更指控罪名的权力,并建立相应的程序机制;确立“规范性事实同一性”作为判断“公诉事实同一性”的标准,限定人民法院变更指控事实的范围。
- 张小玲
- 关键词:指控罪名
- 审判中心背景下审前侦诉关系之重塑被引量:26
- 2016年
-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在审前程序中加强侦诉合力,以增强追诉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在诸多改革方案中,以"侦诉一体化"改造我国审前侦诉关系之构想,不仅在法理上缺乏充足依据,而且域外实践亦证明其不可行。相比之下,在我国既有的警检分立基础上构建"检察引导侦查"机制不失为更加合理的选择。为此,我国应当以高阶位法律的形式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并在厘清其性质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其适用的案件范围、引导侦查的主体、时间和具体方式。
- 张小玲
- 关键词:检察引导侦查侦诉一体化
- 反恐法庭的比较与借鉴被引量:2
- 2008年
-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确立的反恐法庭样式不一而足。既有特别法庭,也有普通法庭;既有军事法庭,也有平民法庭。结合我国国情,我国不应设立特别军事法庭,不宜另设专门法庭,也不宜由既有的军事法院实行专属管辖,而应在遵循现有普通法院管辖与专门法院管辖的基础上调整恐怖主义案件的级别管辖。
- 张小玲
- 关键词:军事法庭级别管辖
- 刑事诉讼中人民陪审员参审实质化研究
- 2020年
- 《人民陪审员法》的颁布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案件审判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是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贯彻落实过程的一项重大进步,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仍然存在"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的现象,陪审员在庭审中或担任"编外法官"的职责,或者扮演"庭审观众"的角色。人民陪审员参审实质化不足是刑事陪审制度发展的一大桎梏,应当从刑事诉讼中人民陪审员的功能定位入手,结合立法规定与实践经验,分析现存问题,提出实现刑事诉讼中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的改革路径。
- 张启帆张小玲
-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
- 检察机关变更公诉制度初探被引量:6
- 2006年
- 检察机关变更公诉是实现多元价值目标的客观需要,但同时会给辩护与审判带来不利影响。有必要对我国检察机关变更公诉的条件、范围和具体程序等进行改革和完善。
- 张小玲
- 关键词:检察机关撤回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