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云 作品数:32 被引量:174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天津市土地利用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2012年 CA-Markov模型在土地利用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以1999、2007两年的同时相ETM/TM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采用CA-Markov模型,对天津市2015和2023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人工湿地和建设用地呈现增加趋势;自然湿地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主要是工业、建设用地占用;其余土地类型面积变化不大。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07-2015年,2015-2023年土地利用变化保持1999-2007年间的变化趋势,自然景观逐步向人为景观转变。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合理调整各类型土地格局,为该区土地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黄晓磊 刘东云 冯仲科 仇琪 苗婕关键词:土地利用 天津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15 2012年 以天津1999、2003、2007年的3期TM影像为数据源,获得天津湿地类型转移概率矩阵,然后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天津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津湿地总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面积从1999年的3120.89km2增加到2007年的3281.34km2;2015年增加到3297.43km2;从2015年到2023年减少到3285.78km2。自然湿地所占比重一直减少,从2007年的33.0%减少到2023年的30.2%,人工湿地比重则增加到69.9%。选取20个变量指标归纳为两大类建立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对湿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与GDP、人均GDP、全市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产值比例、总人口、非农业人口、货物周转量、客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有较大正相关性,与第一产业产值比例、第三产业产值比例、耕地面积等有较大负相关性。 刘东云 黄晓磊 杜林芳 冯仲科关键词:湿地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010年 以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ETM/TM遥感及非遥感数据,以1999~2007年为时间尺度,以滨海新区新的行政区划为空间(尺度)范围开展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自然湿地和农用地呈减少趋势,盐田、养殖区、建设用地面积有明显增加。整体景观的形状均向着简单化和规则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景观过程的干预能力也不断提高。 杜林芳 冯仲科 刘东云 唐雪海 吴根松关键词:湿地 转移矩阵 韧性与健康理念下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发展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是一场考验全球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如何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进一步思考。通过探讨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中的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理念,总结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空间环境问题,提出了... 孟凡 刘东云下垫面覆盖类型变化对城市热岛的影响——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和结构,从而影响了城市的热量平衡,导致城市热岛效应蔓延。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及其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对缓解城市热环境、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200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计算研究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并基于大气校正法利用Landsat热红外波段进行地表温度(LST)反演,进一步对所获地表温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利用200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谷歌全色卫星影像,基于DeepLabv3+网络利用深度学习对朝阳区下垫面分类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1)朝阳区15年间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城市热岛逐年加剧;至2017年,区内不再存在单一热岛中心,而转为复杂的镶嵌式结构、多中心分布。(2)15年间不透水面面积共减少71.02 km2,降幅20.98%;水域面积共减少2.53 km2,降幅24.12%;植被面积共增加73.54 km2,增幅56.57%。(3)对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类型动态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面积呈正相关,与植被面积呈负相关关系。(4)从总量来看,2012—2017年朝阳区与城市热岛效应成负相关关系的植被与水域面积总量增加明显,但城市热岛效应不降反增。【结论】植被和水域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在用地强度、建筑密度和人类活动不断增长的前提下逐渐变得有限。在现有城市发展模式下,朝阳区地表温度将继续上升,城市热岛进一步加剧。 李膨利 Muhammad Amir Siddique 樊柏青 黄华国 刘东云关键词:风景园林 下垫面 地表温度 城市热岛 城镇化 Changes of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New Coastal District of Tianjin City 2010年 With the wetland landscape in New Coastal District of Tianjin City as the chief study objective and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and non-remote sensing data of ETM/TM with 1999-2007 as the time scale and the new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New Coastal District as the space (scale) scope, this paper conducted the study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tural wetland and agricultural land tended to decrease, while the saltern, maricultural areas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apparently. The overall landscape shape tended to develop in simplification and regulation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human’s intervention to the landscape was getting improved. 杜林芳 冯仲科 刘东云 唐雪海 吴根松关键词:WETLAND TRANSFER-MATRIX 基于土壤修复的城市边缘区腾退地更新设计——以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四合地区为例 在当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对北京市城市边缘区建筑腾退地的土壤修复与更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立足于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四合地区的建筑腾退地更新设计,分析其自1997年至2017年近2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与... 樊柏青 贺琪琳 刘东云关键词:土壤修复 LUCC 建筑垃圾 文献传递 将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引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2014年 过去20年内,欧美多数设计师所推崇的景观都市主义逐步发展为风景园林专业核心的理论之一。它融合了后现代哲学和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建筑、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拼图。引入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探讨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引入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结合课程实例,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方法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刘东云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 教学改革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广场下垫面热环境特征及材质优化研究 2024年 【目的】城市中大面积且连续的硬质下垫面是近地表热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垫面反照率的增加通常能使地表环境变得凉爽。通过研究下垫面热环境特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可以为缓解城市地表升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广场为例,实测6种典型下垫面(沥青、透水混凝土、砖、花岗岩、砾石、草地)的地表温度,对下垫面热环境特征及温度区间进行相关性研究,并结合ENVI-met数值模拟法探究整体反照率对热环境的具体影响。【结果】硬质下垫面在四季均能加热空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所有参与研究的硬质下垫面中沥青最热,花岗岩最凉爽;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中,颜色深浅对表面温度的影响高于材料类型与表面粗糙程度差异的影响;在单日内不同的测试时间段,日温度均值较低的深色下垫面在某一时刻的瞬时温度可能会高于日温度均值较高的浅色下垫面;在一定区间内增加场地整体反照率可有效降温,场地温度降幅随反照率上升呈先升后降的单峰趋势,且研究区域内整体反照率约为0.56时热环境改善效益最佳。【结论】提出硬质下垫面材料选择及设置建议,为北京公共空间硬质下垫面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汪家辉 胡玉恬 李丹宁 刘东云关键词: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 热环境 反照率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硬质景观设计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022年 在城市环境中,硬质景观具有表面温度高、显热通量大的特点,对城市的小气候条件、整体的绿地品质、居民的游憩质量和热舒适度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热岛(UHI)效应。因此,对城市硬质景观的设计优化十分重要。通过文献梳理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总结了减轻UHI效应不利影响的四大硬质景观设计方法,包括空间几何形态设计、使用凉爽材料、搭配软质景观、外部机械降温。并针对以上方法的降温机制、环境适用条件、现状研究缺陷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厘清硬质景观的热效应研究进展,为城市微气候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城市景观的设计提供参考。 李丹宁 刘东云 王鑫关键词:硬质景观 遮阴降温 蒸发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