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建新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公路
  • 5篇高速公路
  • 2篇地基
  • 2篇地基处理
  • 2篇软基
  • 2篇软基处理
  • 2篇烧制陶粒
  • 2篇陶粒
  • 2篇宁常高速公路
  • 2篇轻质
  • 2篇轻质砖
  • 2篇污泥
  • 2篇交通工程
  • 2篇大桥
  • 1篇道路工程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条件
  • 1篇软土
  • 1篇软土地基
  • 1篇软土地基处理

机构

  • 9篇江苏省交通规...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高建新
  • 5篇陈景雅
  • 3篇张健康
  • 2篇卜勇
  • 2篇张健
  • 1篇徐春明
  • 1篇姜在田
  • 1篇祝晓彬
  • 1篇吴吉春
  • 1篇韩峰

传媒

  • 1篇公路
  • 1篇工程勘察
  • 1篇江苏交通工程
  • 1篇2008年全...
  • 1篇第八届全国地...
  • 1篇首届两岸四地...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宁常高速公路综合敏感性设计
宁常高速公路设计中采用了综合敏感性设计理念,本文阐述了在工程优化设计、环境保护与安全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结合宁常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开展综合敏感性设计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张健康陈景雅高建新
关键词:高速公路敏感性
文献传递
综合敏感性设计理念在宁常高速公路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综合敏感性设计(Context Sensitive Design)理念强调道路优化设计、安全环保以及公众参与,与我国正在贯彻的公路设计新理念的精髓是一致的。介绍了江苏省宁常高速公路设计在综合敏感性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在工程优化设计、环境保护与安全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开展的创新工作,展示了宁常高速公路设计的亮点,探索了公众参与的方法,展现了综合敏感性设计理念对公路工程整体最优和系统最优目标的追求。
张健康陈景雅高建新
关键词:高速公路宁常高速公路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接线工程地质条件综述及软土地基处理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接线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长江低漫滩工程地质区.本文对润扬大桥北接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简要概述,提出合理的软基处理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处理方法,并根据软基处理沉降观测结果对软基处理方案作出客观评价.
徐春明高建新陈国臻卢天竺
关键词:公路大桥地质条件软基处理
文献传递
超深水泥搅拌桩(湿法)在润扬大桥北接线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2002年
本文通过超深水泥搅拌桩(湿法)在润扬大桥北接线软基处理中的设计应用,简要分析和介绍了用水泥搅拌桩处理超深软土(>20m)的理论设计、配合比问题以及施工工艺。
高建新卜勇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
污泥烧制陶粒和轻质砖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将废弃物资源化用于交通工程的建设,既可以解决废弃物的出路问题,又满足了交通建设需要,是保障现代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污泥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病原体、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等,如处理不善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受...
张健徐一岗史维山高建新孙逊
关键词:污泥资源化陶粒轻质砖工程应用
文献传递
江苏省高速公路防护和排水生态设计
本文依托江苏省宁常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所进行的防护和排水的创新生态设计,通过生态设计使高速公路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供其它公路工程借鉴参考。
陈景雅高建新韩峰卜勇
关键词: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文献传递
污泥烧制陶粒和轻质砖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将废弃物资源化用于交通工程的建设,既可以解决废弃物的出路问题,又满足了交通建设需要,是保障现代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污泥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病原体、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等,如处理不善将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受...
张健徐一岗史维山高建新孙逊
关键词:污泥轻质砖陶粒道路工程
文献传递
优势硬层在高速公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利用全新的优势硬层理论,对沿海高速公路地基处理进行了应用,阐述了优势硬层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陈景雅姜在田高建新卢天竺
关键词:高速公路地基处理
文献传递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渗水规律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0年
以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饱和-非饱和带渗水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设计两种不同模拟方案,第一方案是为检验已存在隔、排水措施的性能,计算中央分隔带底部设置的排水管流出的水量;第二方案是假定中央分隔带现有隔、排水措施不存在的情况下,中央分隔带顶部入渗水量引起天然潜水面上升的高度,模拟饱和-非饱和界面的运移过程。两种不同模拟方案的计算结果为中央分隔带的隔、排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其它饱和-非饱和带渗水规律的研究具有借鉴和类比意义。
祝晓彬吴吉春陈景雅张健康高建新
关键词:三维数值模拟中央分隔带渗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