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晖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丹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肩胛骨体部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治疗的18例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286岁,平均35.6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生活中跌...
- 王遥伟吴树华陈志军张华俊蒋波逸束晖
- 关键词:肩胛骨
- 双平面穿刺与单平面穿刺对骨水泥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平面穿刺与单平面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骨水泥分布情况。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丹阳市人民医院因OVCF接受PVP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双平面穿刺行PVP治疗,男10例,女20例,年龄60~90岁,平均(74.2±12.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单平面穿刺行PVP治疗,男8例,女22例,年龄63~88岁,平均(75.2±9.8)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骨水泥弥散情况:采用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上下终板关系、骨水泥分布指数进行量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间和骨水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平面穿刺骨水泥终板分布佳18例,不佳12例,双平面穿刺骨水泥终板分布佳26例,不佳4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平面穿刺骨水泥分布指数,Ⅰ级1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5例,Ⅴ级7例,双平面穿刺骨水泥分布指数,Ⅱ级1例,Ⅳ级10例,Ⅴ级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平面穿刺比较,双平面穿刺的椎体能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对于行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吴树华王遥伟束晖张华俊贺双军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
- 跟骨关节内骨折撬拨复位加钛钢板内固定治疗
- 2012年
- 目的应用撬拨复位加钛合金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对12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为经常规跟骨侧位,轴位X线和CT检查,按照Sanders分类:Ⅱ型6例,Ⅲ型3例,Ⅳ型3例。对所有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平均治疗7~23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皮肤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分: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3.33%。结论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只有恢复跟骨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才能较好地恢复足的功能。
- 束晖王树金吴树华
- 关键词:撬拨复位内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21年
-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通过两种微创方法对4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比较分析,A组为22例经肌间隙入路,B组为20例经皮中空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放射线次数及住院费用;比较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伤椎矢状位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纠正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比B两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B组放射次数比A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B组比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比、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术后伤椎高度恢复,无远期高度丢失,且术后内固定无松动等并发症。在手术时间、放射暴露及住院费用比较上,单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有优势,但两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相同;单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因操作步骤简便,术中失血少,费用低,更适合在临床推广。
- 束晖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肌间隙入路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同时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不同时期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PVP的OVF患者120例,根据损伤至手术时间不同分为损伤2周内手术(A组)65例、损伤第2~8周手术(B组)35例、损伤2个月后手术(C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欧洲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生活质量问卷(QUALEFFO)评分;比较三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结果三组患者各组内比较,术后3 d的VAS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VAS均低于术后3 d(P<0.05);术后6个月、术后3 d的QUALEFFO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三组同时点VAS、QUALEFFO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分布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VP在治疗不同时期OVF中均有良好效果。急性期骨水泥分布指数高,而在亚急性期、慢性期则分别存在骨水泥渗漏率较低、骨水泥注入量减少的情况。建议对于OVF患者应早期进行PVP治疗。
- 吴树华王遥伟束晖张华俊贺双军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时机
- 肩胛骨体部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 王遥伟吴树华陈志军张华俊蒋波逸束晖
- 关键词:手术治疗内固定
- 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治体会被引量:5
- 2021年
-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98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中5例伴同侧肩锁关节脱位,现将5例伴同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0~66岁。均为锁骨中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其中3例术前诊断,1例术中诊断,1例术后诊断。肩锁关节脱位Tossy分型均为Ⅲ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8 d。1.2治疗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3例术前明确诊断的患者。
- 吴树华王遥伟张华俊束晖
- 关键词: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
- 阶梯式导针联合预置骨隧道置钉在Ⅱ型齿状突骨折固定中的优势
- 2022年
- 目的比较阶梯式导针法与传统经验导针法在Ⅱ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7例新鲜Anderson-D’Alonzo分型为Ⅱ型齿状突骨折病例资料,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例。按照术中置钉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9例采用阶梯式导针联合预置骨隧道法置钉,男6例,女3例;年龄31~62岁,平均(48.33±10.92)岁。B组8例采用传统经验法置钉,男5例,女3例;年龄32~65岁,平均(53.0±6.87)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置入次数、出血量、术后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切口愈合等级、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其他并发症等。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6±3.1)个月。术前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A组(53.33±6.87)min,B组(104.25±15.80)min]、术中透视次数[A组(5.11±0.78)次,B组(9.88±1.89)次]、导针置入次数[A组(2.33±0.50)次,B组(6.75±1.39)次]、出血量[A组(31.11±10.54)mL,B组(38.75±9.1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NRS评分A组(2.01±0.71)分,B组(2.37±1.0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NDI评分A组(5.62±1.54)分,B组(6.11±1.7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和神经血管损伤,切口除B组1例外,均Ⅰ/甲愈合。B组1例螺钉松动,颈托固定下骨折愈合。结论与传统经验导针法比较,阶梯式导针联合预置骨隧道法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定位精准和置钉成功率高的优势,值得参考。
- 周立建贺双军王遥伟束晖吴树华
-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颈前入路
- 注射针头辅助定位下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折
- 2022年
- 2017年1月~2020年6月,我科采注射用针头辅助定位下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16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3~60岁。左侧10例,右侧6例。骨折Herbert分型:B1型10例,B2型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8 d。1.2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患者平卧位,腕关节取背伸尺偏位。
- 吴树华王遥伟张华俊束晖
- 关键词:腕舟状骨骨折HERBERT螺钉骨折固定术
- 两种入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 2021年
-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椎弓根固定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TLICS评分>3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手术入路分经皮入路椎弓根固定组(经皮固定组)18例,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组(经肌间隙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结果:经皮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74.50±9.97 min、60.20±13.3 mL,分别少于经肌间隙固定组的82.20±8.78 min、86.20±23.3 mL;经皮固定组住院费用43251±253元,高于经肌间隙固定组的28865±312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肌间隙固定组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90.65±3.33)%,大于经皮固定组的(86.85±4.65)%;伤椎Cobb角为(5.61±2.10)°,小于经皮固定组的(6.83±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固定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2.22±0.73分、ODI评分14.80±2.22分分别低于肌间隙固定组的2.80±0.67分、18.10±2.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获得满意效果,经肌间隙入路维持伤椎术后形态的效果更好,经皮入路在术后疼痛缓解、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优势。
- 吴树华王遥伟张华俊束晖贺双军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