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薇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朝阳区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老年
  • 2篇老年股骨
  • 2篇骨折
  • 2篇股骨
  • 2篇固定术
  • 1篇血性
  • 1篇肢畸形
  • 1篇缺血性肌挛缩
  • 1篇转子间
  • 1篇转子间骨折
  • 1篇微创
  • 1篇微创治疗
  • 1篇下肢
  • 1篇下肢畸形
  • 1篇挛缩
  • 1篇内固定
  • 1篇内固定失效
  • 1篇老年股骨粗隆
  • 1篇老年股骨粗隆...
  • 1篇老年股骨粗隆...

机构

  • 3篇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

  • 3篇樊涛
  • 3篇孙贵耀
  • 3篇乔晓光
  • 3篇张薇
  • 3篇张雪华
  • 2篇曹雨
  • 2篇王贵宾
  • 1篇周育松
  • 1篇于海峰
  • 1篇王占国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探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应对措施. 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14年6月行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65 ~98岁,平均72.5岁.根据Evans分型,Ⅰ型19例,Ⅱ型32例,Ⅲ型25例,Ⅳ型16例,Ⅴ型4例.分析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内固定方式、内固定失效类型及发生率情况.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13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31例)、解剖钢板组(19例)、锁定接骨板组(25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8例). 结果 9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 ~ 36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后9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其中稳定骨折内固定失效2例,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失效7例,发生率为9%.失效类型:PFN组0例,PFNA组2例,解剖钢板组3例,锁定接骨板组8例,DHS组l例.失效原因:术式选择不当出现髋内翻、短缩畸形,术中螺钉未拧紧以及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与老年骨质疏松、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操作不当及术后功能锻炼欠合理有关.
乔晓光张雪华孙贵耀曹雨杨永合樊涛于海峰王贵宾张薇
关键词:股骨骨折内固定失效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病的相关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对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外固定架、解剖钢板和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临床研究,为减少骨折病的发生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应用外固定架、解剖钢板和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5例,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7l~91岁,平均80.05岁。45例患者分别采用外固定架(外固定架组,13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解剖钢板组,15例)和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锁定接骨板组,17例)3种手术方式治疗。分析比较3组患骨折病的相关因素,包括显性失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0.6个月。外固定架组与解剖钢板组和锁定接骨板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显性失血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和锁定接骨板组与外固定架组比较,下地负重早、骨折愈合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解剖钢板和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骨折病的发生,但各自具有其优势,外固定架术中显性失血少,术中损伤小,软组织肿胀较轻,解剖钢板和锁定接骨板可早下地负重,降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的发生率。
孙贵耀张雪华乔晓光樊涛杨永合曹雨王贵宾王占国张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骨折病
微创治疗缺血性肌挛缩下肢畸形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缺血性肌挛缩导致的下肢畸形。[方法]根据Ilizarov技术原理,研制了外固定牵伸器械并应用于治疗。2007年4月~2010年3月治疗31例下肢畸形患者,其中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24岁(3~42岁),将外固定牵伸器安装于患肢,铰链关节注意对准踝关节间隙,根据畸形情况行少量截骨及软组织松解术,术后5 d开始旋转牵伸杆矫正畸形,根据畸形情况随时变换牵伸杆位置以满足矫正的需要。畸形矫正满意后,患者带架维持矫正位4周,并使患肢参与负重,拆除外固定架后以石膏固定1~2个月。带架时间6~18周,平均9周。[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24~34个月),全部病例无皮肤坏死、血管损伤等并发症,2例出现针道轻度感染,酒精湿敷后好转;3例负重后踝关节轻度疼痛。[结论]微创牵伸技术对缺血性肌挛缩下肢畸形的矫治疗效满意。
张雪华周育松乔晓光夏和桃彭爱民樊涛孙贵耀张薇
关键词:微创缺血性肌挛缩下肢畸形ILIZAROV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