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玲

作品数:52 被引量:17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5篇病毒
  • 16篇免疫
  • 15篇疫苗
  • 10篇基因
  • 9篇肠道
  • 9篇肠道病毒
  • 8篇水痘
  • 8篇抗体
  • 7篇肠道病毒71...
  • 6篇带状疱疹
  • 6篇带状疱疹病毒
  • 6篇疱疹
  • 6篇免疫原性
  • 5篇水痘-带状疱...
  • 5篇酶联
  • 5篇酶联免疫
  • 5篇脊髓灰质炎
  • 4篇蛋白
  • 4篇酶链反应
  • 4篇聚合酶

机构

  • 31篇北京生物制品...
  • 14篇北京生物制品...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卫生部北京生...
  • 3篇中国药品生物...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卫生部临床检...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 1篇北京科兴生物...
  • 1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兰州生物制品...

作者

  • 50篇李秀玲
  • 15篇张中洋
  • 13篇郝春生
  • 8篇何薇薇
  • 6篇刘宇
  • 6篇马淑花
  • 6篇杨永娟
  • 5篇许丽锋
  • 5篇李懿
  • 5篇王潇潇
  • 5篇宋冬梅
  • 5篇沈心亮
  • 5篇郭会杰
  • 5篇张晨
  • 4篇鄢盛恺
  • 4篇赵敏
  • 4篇吴蕴怡
  • 4篇鲁卫卫
  • 4篇张晨
  • 4篇王潇潇

传媒

  • 19篇中国生物制品...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国际生物制品...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国外医学(预...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生物产业技术
  • 1篇国企
  • 1篇第七次全国生...
  • 1篇第十次全国生...
  • 1篇第四届全国免...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巨细胞病毒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克隆人巨细胞病毒 (HCMV)gB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Genebank中HCMV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并在引物的 5′端分别加入BamHⅠ、Xho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特异性扩增gB编码基因片段。TA克隆后经双酶切、PCR、测序等鉴定重组质粒 ,再经双酶切、连接构建含HCMVgB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COS7细胞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该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经BamHⅠ、XhoⅠ双酶切成大小为 5 0kb与 2 7kb的片段 ,表明表达载体pcDNA3 1中插入了HCMVgB基因片段 ,测序结果表明读码框正确。重组表达载体pcDNA3 1 gB转染COS7细胞后 ,经IFA检测胞浆中可见黄绿色荧光。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 1 gB真核表达载体 。
许丽锋张中洋李秀玲何薇薇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84-7株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我国自行分离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株北京株(VZV84-7株)的全基因序列及特征。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得纯化病毒颗粒,酚-氯仿法抽提病毒基因组DNA后超声破碎,回收1500~3000bp的片段,克隆至质粒pUC18中,构建病毒DNA文库,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Dumas野毒株进行比较,绘制种系发育树,分析其与其他株VZV的同源性。结果VZV84-7株基因组全长125083bp,G+C含量为46.1%。基因组各区段长度及G+C含量分别为:UL:104746bp,G+C:44.3%;TRL和IRL:各89bp,G+C:69.7%;Us:5235bp,G+C:42.8%;TRS和IRS:各7462bp,G+C:59.3%。其R2可变区重复单位的拷贝数为7个,R4可变区为9个,R5可变区为1个。VZV84-7株共有71个ORFs,其中3个基因位于重复序列区,位于IRS的ORF69~71与位于TRS的ORF62~64序列完全一致。与Dumas株相比,共有248个核苷酸位置存在差异,大部分突变为单个核苷酸替换,另有部分插入或缺失性突变。其中碱基转换比碱基颠换更常见,发生率分别为66%和34%。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VZV84-7株与其他株VZV的同源性为95%以上。结论VZV84-7株具有其独特的基因特征,但与其他株VZV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李秀玲王潇潇张中洋郝春生张晨何薇薇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
抗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D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Ⅰ型D抗原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Vero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柱层析纯化病毒抗原,SDS-PAGE鉴定病毒蛋白,HPLC分析抗原纯度,Western blot分析抗原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D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可分泌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D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经纯化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单抗的特异性及相对亲和力。分别以纯化的单抗作为捕获抗体和酶标抗体,进行配对试验,建立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D抗原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确定方法的最佳线性范围,并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结果纯化的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D抗原经SDS-PAGE分析,共显示4条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约40 000、35 000、32 000和28 000;经HLPC分析,纯度达99%;小鼠免疫血清可与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 000的VP1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共筛选出5株可稳定分泌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D抗原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纯化的单抗仅与D抗原发生反应;2H1和3B5株单抗的效价分别为2×107和2×106,且亲和力高于其他3株单抗。采用2H1和3B5株单抗配对,可以特异性检测D抗原,而与C抗原不反应;D抗原最佳线性范围为4.300~0.071 DU/ml,R2为0.994 6。该法仅可检出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D抗原,而与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Ⅲ型D抗原和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C抗原、EV71抗原、Vero细胞培养上清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制备了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D抗原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可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D抗原特异性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张中洋郭会杰赵敏杨永娟郝春生李懿马淑花刘宇宁海京张晨陈明田龙李秀玲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D抗原C抗原抗体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TaqMan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Vero细胞残余DNA方法的适用性验证及应用
2014年
目的对Taq Man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Vero细胞残余DNA的方法进行适用性验证及应用。方法对Taq Man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Vero细胞残余DNA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精密性、准确性验证,并应用该方法检测3批次脊髓灰质炎病毒浓缩液、纯化液和原液中Vero细胞残余DNA含量,计算Vero细胞残余DNA去除率。结果 Taq Man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能够特异性扩增Vero细胞基因组DNA长串连重复序列;DNA浓度在10-1~10-6 ng/μ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扩增效率为93.54%;检测灵敏度为10-6 ng/μl,高于斑点杂交法;检测高(10-2 ng/μl)、中(10-4 ng/μl)、低(10-6 ng/μl)浓度阳性对照DNA模板的试验内变异系数(CV)为0.145%~3.110%,试验间CV为0.624%~2.359%;检测不同浓度阳性对照DNA的回收率在101.5%~109.4%之间,均在定量方法可接受的回收率范围内;在斑点杂交检测灵敏度范围内,同一样品采用Taq Man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法与斑点杂交法半定量检测的结果吻合。3批次脊髓灰质炎病毒浓缩液纯化后可有效去除Vero细胞残余DNA,总去除率约为100%。结论 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法特异性、精密性、准确性良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斑点杂交法的替代方法,用于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
刘宇王潇潇宋冬梅温智恒鲁卫卫陈蕾李秀玲
关键词:TAQ斑点杂交VERO细胞残余DNA
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组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构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基因组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为EV71分子遗传学、致病机制及疫苗研究等建立技术平台.方法 根据EV71 085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4个片段对基因组cDNA进行扩增后,将扩增片段定向、顺序克隆至pBluescript SK(+)载体,构建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经体外转录为RNA后,转染Vero细胞获得拯救病毒.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以及电镜检测等方法鉴定拯救子代病毒.结果 成功构建Ev71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其转染Vero细胞后,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变;所获得的拯救子代病毒,可被EV71特异性抗血清中和;采用EV71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可出现长约226 bp的特异性条带;IFA检测可见感染细胞出现黄绿色荧光;透射电镜检测可见20~30 nm球形病毒颗粒;子代病毒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8代,滴度维持在4.5~6.0 lgCCID50/ml,略低于母本株(7.5 lgCCID50/ml);噬斑检测发现,空斑形态、大小均一,但比母本株小.结论 成功构建EV71基因组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为深入探讨EV71的致病机制和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郭会杰李秀玲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全长CDNA克隆体外转录病毒拯救
肠病毒71型空斑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建立肠病毒71型(EV71)空斑检测方法,为EV71生物学特性及疫苗的研究提供手段。方法将不同稀释度的5株EV71分别接种至单层RD细胞和Vero细胞,加入甲基纤维素覆盖,计数空斑,并计算病毒滴度。通过3次连续检测,验证空斑法的精密性,并对空斑法与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病毒滴度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RD细胞和Vero细胞,通过空斑法对EV71病毒滴度进行检测,96h后均能规律地出现边缘整齐、清晰的空斑,RD细胞和Vero细胞检测的空斑直径分别为1~2mm和0.5~1mm。连续3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间变异系数的平均值Vero细胞为2.52%,RD细胞为4.49%。空斑法与微量细胞病变法比较,其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972,P=0.006。结论已建立了精密性好、出斑规律的EV71病毒空斑检测方法。
郝春生赵敏张晨何薇薇王潇潇杨永娟张中洋沈心亮李秀玲
关键词:肠病毒71型
人巨细胞病毒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中的免疫效果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大量提取目的质粒,分3个剂量组进行多点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利用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T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CMV特异性抗体,中和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结果 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空载体对照组相比,3个剂量组pcDNA3.1/gB质粒免疫后小鼠血浆中抗HCMV IgG抗体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中和抗体水平为1:20~1:40,而对照组血清中无中和抗体存在.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免疫小鼠与正常小鼠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已构建的HCMV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免疫,为核酸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中洋李秀玲何薇薇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小鼠免疫反应核酸疫苗
肠道病毒71型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EV71)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用于EV71疫苗生产工艺中抗原定量检测。方法选取抗EV71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抗EV71多克隆抗体作为酶标二抗,建立EV71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经系统验证后,应用于定量检测2BS及Vero细胞基质EV71疫苗生产工艺过程样品的抗原含量。结果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125~50.000 U/m L,样品回收率为92.0%~110.0%,变异系数小于8.8%;孵育时间及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偏差的样品回收率为100.8%~113.8%;检测其他肠道病毒中抗原其A值均小于cut-off值;试剂于37℃孵育3 d后的检测样品回收率为101.4%~112.4%;2BS及Vero细胞基质EV71疫苗生产工艺过程样品的适用性检测中,抗原回收率为92.1%~114.9%。结论建立并验证EV71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其准确度、精密度、耐用性均优良,特异性强、稳定性好,适用于不同细胞基质的EV71疫苗及多价手足口病疫苗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陈晓琦王继麟季雅琦郭长福杨明游磊叶程肖慧明平刚张海峰李月影王泽鋆李秀玲申硕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手足口病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关系被引量:6
1997年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BI)患者和113例正常人戴脂蛋白E(apoE)基因型,并分析apoE基因多态。队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I组ε4/3基因型与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0%与18.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5%与7.5%(P<0.01)。apoE基因多态性明显影响血脂水平,不同基因型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ε4/3组上述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ε3/3、ε3/2组。各组间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无明显差异。多元逐步回归与相关分析均证实,ε4等位基因与TC、LDL-C和apoB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apoE基因多态性与ABI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ε4等位基因可作为我国汉族人群ABI易感个体的一种遗传标记。
鄢盛恺周新李秀玲余敦礼哈黛文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载脂蛋白E基因血脂
寨卡病毒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寨卡病毒是黄病毒科的一种虫媒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全基因序列系统发生分析可将其分为非洲系和亚洲系,非洲系寨卡病毒主要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而非洲以外地区的多次寨卡病毒病暴发均由亚洲系引起,人类可能是其主要宿主。寨卡病毒感染很可能与先天小头畸形以及吉兰一巴雷综合征相关。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是实验室诊断寨卡病毒的主要方法,血清学检测也可用于寨卡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但与其他黄病毒有一定的交叉反应。美国的DNA疫苗和印度的灭活疫苗是当前研究进展较快的2种寨卡病毒候选疫苗。
张雅薇李秀玲
关键词:小头畸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