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冬云

作品数:9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学
  • 2篇读书
  • 2篇学语
  • 2篇语文
  • 2篇文本
  • 2篇小学语文
  • 2篇课堂
  • 2篇课堂教学
  • 1篇道理
  • 1篇德教
  • 1篇读书氛围
  • 1篇读书会
  • 1篇对接
  • 1篇新课程标
  • 1篇新课程标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学段
  • 1篇研读
  • 1篇研读文本
  • 1篇言教

机构

  • 8篇江苏省扬州市...

作者

  • 8篇陈冬云

传媒

  • 3篇语文世界(上...
  • 1篇小学语文教学
  • 1篇江苏教育
  • 1篇小学教学研究
  • 1篇小学教学参考...
  • 1篇心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爱你在心口要开——苏教版第11册习作2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2008年
[案例]今年的教研课,我上的是习作2。习作要求是:1.回想爸爸妈妈对你的无限关爱,回家对爸爸妈妈表达你心中对他们的爱;2.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把向父母表达爱的整个过程记下来。
陈冬云
关键词:作文课综合实践课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
在多方对话中探寻语文之妙
2024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一种对话活动是多元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先于学生开展多方对话,才能深入领悟课文的内涵,发现课文表达的秘妙,找准学生学习的重点与关键。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认真研读文本,挖掘课文中切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育人元素,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这些元素的路径,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语文之妙。一、在与文本、作者对话中获得同感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资料、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作者对话.
陈冬云
关键词:研读文本课堂教学课文
最是书香能致远——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2007年
“最是书香能致远”,要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享受到“我读书我快乐”的滋味,就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何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呢?我是这样做的:
陈冬云
关键词:读书氛围班级环境午休时间阅览室读书会
教会学生动笔墨读书
1997年
革命老人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即读书时必须动笔墨,这样才有收获。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而教会学生动笔墨读书,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动笔墨读书。这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陈冬云
关键词:符号式课外书
阅读与口语交际融合的教学路径探析
2021年
阅读与口语交际密不可分,如何达成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不同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将单元语文要素学习与口语交际学习衔接起来,找出相应的训练点,并坚持在阅读中有机融入口语交际活动。一、主题与话题融合开展课前三分钟交流活动,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开展这样的交流活动,需要教师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提炼适合交流的话题。
陈冬云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不同学段口语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敦学基本模式
2014年
语文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萌发。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陈冬云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学习语文新课程
浅谈“寓言智慧”解读策略
2022年
在寓言教学中,多数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再想想寓意就完事,导致学生对寓言学习产生疲倦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寓言文本,读出寓言蕴含的智慧,借智慧走向深度学习。一、在探寻故事中发现智慧寓言通常是借一个小故事来讲一个大道理。学生读寓言故事,不仅要理解故事的内容,更要读出故事背后的智慧所在。
陈冬云
关键词:寓言故事寓言教学讲故事疲倦感大道理
思维对接:解读文本的独特路径
2020年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需要建立思维对接意识,观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的差异。只有重视学生学习思维的基础,才能进行最为得当的文本解读引导,成功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对接学生阅读兴趣取向、对接学生认知基础、对接学生课外阅读、对接学生思维想象,都能够形成丰富互动的力量。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主体的实际需求,对文本展开对应解读,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陈冬云
关键词: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