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伟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老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等速肌力
  • 2篇等速肌力训练
  • 2篇性关节炎
  • 2篇眩晕
  • 2篇膝骨
  • 2篇膝骨性
  • 2篇膝骨性关节炎
  • 2篇颈性
  • 2篇颈性眩晕
  • 2篇老年
  • 2篇肌力
  • 2篇肌力训练
  • 2篇骨性
  • 2篇骨性关节
  • 2篇骨性关节炎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穴贴

机构

  • 4篇江苏省老年医...

作者

  • 4篇葛伟
  • 3篇顾晓美
  • 3篇侯立皓
  • 3篇张桂林
  • 2篇奚旸
  • 1篇马荣连
  • 1篇徐小梅
  • 1篇胡树罡

传媒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耳廓穴位刺激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耳廓穴位刺激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为此疗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耳廓穴位刺激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在治疗后评定疗效,并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刺激能够缓解VA痉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耳廓穴位刺激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安全有效,并且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侯立皓顾晓美葛伟张桂林奚旸
关键词:颈性眩晕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手法治疗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进行手法治疗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31例进行手法治疗结合普通肌力训练。10次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4.1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肌力均有增加,且关节功能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显著增加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肌力,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侯立皓葛伟张桂林
关键词:手法肌力训练骨性关节炎
小针刀配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视觉类比量表(VAS)、关节活动度(ROM)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小针刀治疗配合等速肌力训练,每周小针刀治疗1次、等速肌力训练5次,4周后结束1个疗程;对照组接受等速肌力训练,1天1次,每周训练5次,共训练20次。结果经过治疗与训练,治疗组与对照组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但是2组治疗后的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2组的ROM及峰力矩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的改善,治疗组ROM在治疗后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情况(P<0.05),治疗后2组峰力矩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KOA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更为有效。
马荣连徐小梅胡树罡顾晓美葛伟
关键词:老年人膝骨性关节炎小针刀等速肌力训练
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31例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为此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将59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4d。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疗效测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SCV评分、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ESCV评分、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刺激能够缓解椎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该法治疗颈性眩晕安全且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侯立皓葛伟顾晓美奚旸张桂林
关键词:颈性眩晕耳穴贴压多普勒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