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蕾蕾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二龙路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肛瘘
  • 4篇超声
  • 3篇直肠
  • 3篇直肠腔
  • 3篇腔内
  • 3篇腔内超声
  • 3篇肠腔
  • 2篇直肠腔内
  • 2篇直肠腔内超声
  • 2篇肠腔内
  • 2篇超声检查
  • 1篇愈合
  • 1篇愈合情况
  • 1篇造影
  • 1篇造影增强
  • 1篇直肠超声
  • 1篇三维超声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腔内超声检查

机构

  • 2篇北京市肛肠医...
  • 2篇北京市二龙路...

作者

  • 4篇熊蕾蕾
  • 2篇黄斌
  • 2篇秦澎湃
  • 2篇熊芳
  • 2篇熊芳
  • 2篇沈远
  • 1篇安少雄
  • 1篇沈远
  • 1篇韦兰

传媒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过氧化氢造影增强直肠腔内超声在诊断肛瘘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造影增强直肠腔内超声技术在诊断肛瘘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肛瘘的住院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之后将3%过氧化氢溶液通过细胶管注入肛瘘外口,进行过氧化氢造影增强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瘘道内口、主支、分支和肛瘘慢性脓腔的位置及数量,将其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直肠腔内超声与过氧化氢造影增强直肠腔内超声对内口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32%和100%(P<0.01),对主支位置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和95%(P>0.05),对分支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3%和91%(P>0.05)。结论过氧化氢造影增强直肠腔内超声较常规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熊芳熊蕾蕾秦澎湃
关键词:肛瘘经直肠超声
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瘘40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肛瘘患者行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肛瘘内口位置、瘘管主管及支管走行等情况,并与术中探查情况进行对比。结果:40例中肛瘘内口定位正确38例(95%),肛瘘主管定位正确39例(98%),支管定位正确11例(85%)。结论: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
黄斌安少雄熊芳熊蕾蕾沈远
关键词:三维超声直肠腔肛瘘超声检查
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术前超声评估肛瘘准确性的比较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应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对肛瘘进行术前超声评估,比较两种超声探头诊断肛瘘准确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以肛瘘收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患者术前应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进行肛瘘超声评估,64例患者术前应用旋转式腔内探头进行肛瘘超声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肛瘘主支(Parks分型)、分支、内口和慢性脓腔。将术前超声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肛瘘术前超声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肛瘘主支Parks分型中括约肌间型为96.3%(52/54)与97.9%(46/47),经括约肌型为60.0%(3/5)与75.0%(6/8),括约肌上型为85.7%(6/7)与77.8%(7/9);肛瘘有分支为100%(5/5)与75.0%(6/8),无分支为95.1%(58/61)与96.4%(54/56);肛瘘内口位置为95.5%(63/66)与96.9%(62/64);有慢性脓腔均为100%(4/4,7/7),无慢性脓腔为96.8%(60/62)与96.5%(55/57)。两种探头术前超声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177、0.185、0.001,P均>0.05)。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可对肛管矢状面、冠状面、斜切面进行扫查,能够显示瘘管的长轴与短轴;旋转式腔内探头可显示肛管轴向切面中肛瘘的图像。肛瘘内口在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下表现为肛门内括约肌局部低回声缺损;旋转式腔内探头可显示瘘道与肛门内括约肌相交处肛瘘内口的特征。结论端扫式凸阵腔内探头与旋转式腔内探头均可在术前准确评估肛瘘的解剖形态以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可为外科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帮助的信息。
熊芳黄斌秦澎湃熊蕾蕾沈远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肛瘘
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术后愈合情况的评估
2017年
目的观察肛瘘手术后3个月后肛管手术区域超声图像变化,对肛瘘术后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41例肛瘘患者术后3个月时肛管手术区域的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图像进行超声评分,包括手术区域回声改变、边界清晰程度、形态转变和厚度的变化,超声评分为0~2分的为有瘢痕化趋势,超声评分3~4分的为有复发趋势。评价结果与术后6个月时患者复诊的愈合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评价为瘢痕化趋势的0~2分组与评价为复发趋势的3~4分组,两组患者超声判断预后的准确性差异显著,c2=55.72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超声对0~2分组的术后3个月愈后评估准确度高,准确率100%,而对3~4分组的术后3个月愈后评估准确度相对低,准确率为58.3%。结论直肠腔内超声操作简单,价格低,无创,患者易耐受,对肛瘘术后愈合良好的情况可以作出准确的分析评价,可以作为肛瘘术后评价的影像学方法。
熊芳熊蕾蕾沈远韦兰
关键词:直肠腔内超声肛瘘瘢痕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