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鑫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紧张
  • 2篇血管紧张素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氢氯噻嗪
  • 2篇噻嗪
  • 2篇氯噻嗪
  • 2篇紧张素
  • 2篇卡托普利
  • 1篇队列研究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钾

机构

  • 5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5篇吴寿岭
  • 5篇杜鑫
  • 4篇邢爱君
  • 4篇李冬青
  • 2篇曹正新
  • 2篇李云
  • 2篇宋绍敏
  • 2篇王黎光
  • 2篇王剑利
  • 2篇王桂玲
  • 2篇王丽晔
  • 1篇于清
  • 1篇李东贤
  • 1篇王庆蕊
  • 1篇侯国盛
  • 1篇吴云涛
  • 1篇于青
  • 1篇袁宝军
  • 1篇赵洪涛
  • 1篇刘福山

传媒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治疗依从性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853例,入选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和氢氯噻嗪(HCTZ)导入6周后随机给予HCTZ 12.5mg/d或HCTZ 12.5mg/d+螺内酯20mg/d或HCTZ 12.5mg/d+卡托普利25mg2次/d。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分为依从组和非依从组。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记录终点事件,每年进行1次血生化指标检测。随访4年。结果(1)第4年时依从组和非依从组的收缩压与基线值比较分别降低(19.4±20.6)mmHg(1mmHg=0.133kPa)和(7.3±18.2)mmHg,舒张压与基线值比较分别降低(10.7±13.5)mmHg和(3.5±10.2)mmHg。依从组血压与基线值和非依从组血压比较均降低(P〈0.001)。(2)第4年时依从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较基线值升高;血清K、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基线值低;两组间血生化值比较,依从组血清尿素氮、尿酸水平较非依从组高,而血清K、总胆固醇水平较非依从组降低。(3)第4年时依从组发生临床终点事件10例(致死性2例,非致死性8例)。非依从组发生临床终点事件28例(致死性7例,非致死性21例)。第4年时依从组无事件率高于非依从组(P〈0.05)。结论在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以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基础降压药物长期治疗高血压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还能减少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
吴寿岭杜鑫邢爱君宋绍敏侯国盛于清刘福山王桂玲王黎光李东贤曹正新祁瑞萍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依从
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对终点事件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长期降压治疗的依从性差异对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于2002年6月—2003年5月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53例,入选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和氢氯噻嗪(HCTZ)导入6周后随机给予HCTZ 12.5mg/d或HCTZ 12.5mg/d+螺内酯20mg/d或HCTZ 12.5mg/d+卡托普利25mg2次/d。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记录终点事件,每年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随访6年。根据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为依从组和非依从组,比较不同依从组各基因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第6年时依从组发生临床终点事件20例(致死性2例,非致死性18例),低于非依从组61例(致死性15例,非致死性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从组各基因型间累积发生事件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非依从组DD基因型的累积发生事件率最高(25.7%),ID型为15.4%,Ⅱ型为12.8%,且各基因型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是治疗依从性不良高血压患者发生临床心脑事件的危险因素,而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可减轻或消除DD基因型对心脑事件的不利影响。
王丽晔吴寿岭吴云涛李冬青李云邢爱君杜鑫王剑利金成王黎光宋绍敏王桂玲曹正新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依从性ACE基因
氢氯噻嗪长期联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HCTZ)与卡托普利长期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9所开滦矿区医院筛选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2周洗脱期和6周HCTZ(12.5mg,1次/d)导入期后加服卡托普利(25mg,2次/d),治疗5a。于洗脱期末、导入期末、治疗2a和5a时检测RAAS活性,每年检测血生化指标,比较各时间点RAAS活性变化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6周HCTZ导入期末,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较基线值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钠浓度下降(P<0.01);治疗2a时血浆AngⅡ、ALD和血钠浓度已恢复至基线水平,血糖浓度下降(P<0.01);治疗5a后,血钾浓度下降(P<0.01),而血糖、血钠、AngⅡ、ALD浓度变化与基线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长期合用HCTZ与卡托普利治疗后,RAAS活性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对血糖浓度影响不大,而血钾降低。
王丽晔李云吴寿岭李冬青邢爱君杜鑫王黎光宋绍敏侯国盛于清刘福山袁宝军李金萍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钾
体质量指数变化与血压升高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对血压水平和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率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的健康者876例入选队列,于2002-06和2004-06随访测量入选者血压,于2006年对此队列人群进行第2次体检和问卷调查,对持续随访的813例入选者进行分析。观察BMI保持正常组(n=439)、BMI升高组(n=72)、BMI降低组(n=57)、持续高BMI组(n=245)4组研究对象BMI变化对血压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结果与2006年BMI保持正常组比较,BMI升高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收缩压:(120.6±17.8)比(114.9±14.9)mmHg,P=0.004;舒张压:(79.3±10.7)比(75.7±8.7)mmHg,P=0.002];持续高BMI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不明显升高[收缩压:(122.2±15.1)比(120.1±17.5)mmHg,P=0.371;舒张压:(80.1±9.7)比(77.6±10.3)mmHg,P=0.094]。与BMI保持正常组比较,BMI升高组高血压风险(RR)为2.067(1.145~3.372,P=0.016)、持续高BMI组1.813(1.203~2.743,P=0.004)。结论即使基线BMI正常的人,在2年内BMI增高到≥25 kg/m2,就会引起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增加,BMI增加的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与基线及随访期间BMI都持续增高的人相似,基线BMI≥25 kg/m2的人,低BMI对舒张压下降有效。
李冬青陈磊吴寿岭赵洪涛程平杜鑫王庆蕊刘爱华马宇杰王剑利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水平队列研究
氢氯噻嗪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质量参数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质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设计。选择9所开滦矿区医院,筛选出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人选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后随机分为螺内酯组(HCTZ 12.5 mg,1次/d+螺内酯20 mg,1次/d,n=112)和卡托普利组(HCTZ 12.5mg,1次/d+卡托普利25 mg,2次/d,n=109)。共服药36月。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洗脱期末和治疗12、24、36月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 或 LVMIh),采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查。结果 1)治疗12个月末,两组患者的 LVMI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螺内酯组-8.9%,P<0.05;卡托普利组-12.6%,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 LVMI 进一步下降(36月末与12月末比较,螺内酯组:-8.9%vs-17.5%,P<0.05;卡托普利组:-12.6%vs-19.2%,P>0.05),下降幅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24、36月末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下降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联用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和 LVMI 或 LVMIh,且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更为显著。
邢爱君李东贤杜鑫吴寿岭赵海燕林黎明李冬青曹正新王桂玲于青
关键词:左室肥厚左室质量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