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东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玉米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试验初报
  • 2篇套种
  • 2篇向日葵
  • 2篇马铃薯
  • 2篇高产
  • 1篇地膜
  • 1篇淀粉
  • 1篇调理剂
  • 1篇动因
  • 1篇选育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土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提取
  • 1篇优质栽培
  • 1篇优质栽培技术
  • 1篇玉米生长

机构

  • 10篇巴彦淖尔市农...
  • 3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北京奈艾斯新...

作者

  • 10篇刘晓东
  • 5篇马俊
  • 3篇冯君伟
  • 2篇史有国
  • 2篇刘汉江
  • 2篇张旭
  • 1篇杜敏霞
  • 1篇张向前
  • 1篇史海滨
  • 1篇胡栓红
  • 1篇李为萍
  • 1篇贺志英
  • 1篇王学敏
  • 1篇顾敏
  • 1篇李小红
  • 1篇张建华
  • 1篇刘建国
  • 1篇陈立宇

传媒

  • 3篇园艺与种苗
  • 2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套灌区春玉米膜侧种植技术研究初报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立足河套灌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研究春玉米膜侧种植的可行性,在保证玉米高产的情况下提高地膜回收效率。[方法]通过对3种不同的种植模式下土壤0-10cm地温及玉米的生育性状、产量、地膜回收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玉米播种期至苗期,下午3时地膜各位点地温差异较大,膜中地温最高,膜边次之,膜侧最低;(2)膜侧种植玉米平均保苗率与常规种植基本持平,产量较对照略有降低,差异不显著;(3)提早揭膜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揭膜玉米产量较常规膜下种植分别增产79.3、46.0、41.1 kg/mu,增产率分别达到9.6%、5.6%、5.0%;(4)膜侧种植地膜回收率达到73%,远高于常规种植模式。[结论]膜侧播种技术使膜内的温度高于露地而起到保温作用,且能有效提高地膜的回收效率,较常规种植方式提高112%,河套灌区应用膜侧种植技术不影响玉米的出苗、正常生长及产量,尤其是提早揭膜更是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对农业增产、降低地膜污染有积极的作用。
郝云风赵娜冯君伟张向前马俊李晓红刘晓东
关键词:春玉米膜侧种植地膜
巴彦淖尔市彩色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被引量:4
2017年
2013—2014年连续2年对引进的5个彩色马铃薯进行品比试验,筛选适合巴彦淖尔市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好的不同品种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铃田黑彩产量最高,为50 691 kg/hm2,抗病性、商品薯率等综合表现最好,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赵娜冯君伟刘晓东李小红马俊郝云凤
关键词:马铃薯
河套地区甜椒套种玉米试验初报
2011年
为了抑制甜椒病害、提高甜椒种植效益,利用玉米高秆作物为甜椒遮阳,开展了甜椒套种商品玉米、甜玉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甜椒套种商品玉米,甜椒产量2541kg/667m2,玉米产量357kg/667m2,产值3255元/667m2;甜椒套种甜玉米,甜椒产量2617kg/667m2,甜玉米产量396kg/667m2,产值3484元/667m2。
张旭胡栓红史有国莫日陶格斯陈立宇李彦标刘晓东
关键词:甜椒玉米套种
沈乌灌域近30 a天然湖泊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沈乌灌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灌域内湖泊对维持其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有对沈乌灌域内湖泊面积历史变迁的研究,为了掌握沈乌灌域湖泊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适量补水。基于Landsat与HJ1A/B遥感数据,采用新型水体指数(NWI)结合阈值法、目视解译对1988-2018年沈乌灌域内八大天然湖泊面积进行提取,并结合磴口县气象资料与乌兰布和灌域管理局提供的生态补水、引水量、秋浇水量等资料对灌域内湖泊面积变化进行驱动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湖泊面积近30 a来一分场海子和冬青湖一直呈直线式扩张趋势,金马湖、纳林湖、镜湖、古月辰湖、砖照井海子和天鹅湖均经历了持续扩张阶段-波动式萎缩阶段-波动式扩张阶段。沈乌灌域内近30 a湖泊面积的变化是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
史庆晓李为萍史海滨冯梁郝云凤刘晓东
关键词:湖泊面积时空变化特征遥感提取驱动因子分析
巴彦淖尔市早熟马铃薯套种向日葵栽培技术
为解决巴彦淖尔市马铃薯种植效益低的问题,结合当地作为我国向日葵主产区的产业优势提出"早熟马铃薯套种向日葵技术",该技术不但能够解决巴彦淖尔当地缺乏早熟马铃薯品种的问题,同时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增收有着积极的作用。
冯君伟郝云凤刘晓东顾敏李晓红马俊张培红巴格纳
关键词:马铃薯向日葵套种栽培技术
文献传递
不同用量纳米碳溶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试验通过调查不同用量纳米碳溶胶对玉米植株株高、茎粗及产量的影响,研究施用纳米碳溶胶对玉米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入纳米碳溶胶的玉米产量均高于不施溶胶处理。其中,溶胶施入量150 L/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5 659.3 kg/hm2,比对照(13 068.0 kg/hm2)高2 591.3 kg/hm2,增产19.8%;施入纳米碳溶胶可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其株高和茎粗值均高于不施溶胶处理,溶胶施入量为150 L/hm2时玉米植株长势最好;施入纳米碳溶胶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及百粒重均高于不施溶胶处理,其中以150 L/hm2处理的表现最好。综上,施入纳米碳溶胶可促进玉米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溶胶的最佳施入量为150 L/hm2。
赵娜姚玉鹏刘晓东马俊刘汉江郝云凤
关键词:玉米株高茎粗
高淀粉、高产耐密型玉米新品种西蒙6号选育与推广
杨荐钧张建华薛刚淡海清韩凤霞刘晓东杨建国曹明元冯君伟
该项目属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玉米种质材料为基础,利用常规育种及单倍体分子标记的育种技术,选育杂交玉米新品种。技术创新:西蒙6号是以J203为母本,以81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其J20...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
不同调理剂对土壤性质及向日葵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以河套地区盐碱土为对象,筛选适宜盐碱地使用的土壤调理剂并评价。[方法]对使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后作物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盐碱特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供试调理剂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供试调理剂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提高作用,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33.5%~60.0%;供试调理剂对土壤pH有降低作用;中农创达微生物菌剂和益百稼调理剂可有效降低土壤全盐含量。[结论]综合对土壤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中农绿康微生态制剂、中农创达微生物菌剂、农邦沃土微生物菌剂3种调理剂比较适宜河套地区盐碱地。
曹巨峰郝云风赵娜刘晓东刘汉江李晓红马俊韩东勋王学敏
关键词:土壤调理剂盐碱土
一种地下暗管水位控制及自动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暗管水位控制及自动采集装置,包括独立水箱,所述独立水箱内安装有潜水电泵、所述独立水箱的内壁上安装有浮球液位控制器,所述浮球液位控制器位于潜水电泵的下方,所述潜水电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潜水电...
刘晓东路战远冯君伟张向前闫建文郝云风赵娜李晓红刘汉江马俊顾敏
文献传递
河套地区加工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14年
河套地区是全国第二大加工番茄种植基地。通过对河套地区加工番茄生产的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试验、调研,总结出一套适合河套地区生产的加工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选地与整地,施肥,选择优良品种,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张旭史有国杜敏霞刘建国郭呈宇贺志英刘晓东
关键词: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