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素娟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对症
  • 1篇对症治疗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置换
  • 1篇血浆置换治疗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综...
  • 1篇牙龈
  • 1篇牙龈出血
  • 1篇乳果糖
  • 1篇三联活菌
  • 1篇三联活菌胶囊
  • 1篇食欲
  • 1篇食欲差
  • 1篇衰竭
  • 1篇双歧杆菌
  • 1篇双歧杆菌三联...
  • 1篇双歧杆菌三联...
  • 1篇他唑巴坦

机构

  • 3篇宝鸡市中心医...
  • 2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3篇郭素娟
  • 2篇杨建华
  • 2篇杜锋
  • 2篇杨建军
  • 1篇吴列秀
  • 1篇宁博
  • 1篇杨建华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9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3例。A组给予全量血浆置换治疗,B组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C组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均缩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升高,变化程度为C组>B组>A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均降低,降低程度为C组>B组>A组(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提高疗效。
党含杜锋杨建军郭素娟杨建华康晓芳赵亚亚姚伟
关键词:血浆置换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及乳果糖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及乳果糖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8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及观察组(44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及乳果糖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体温复常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腹水常规检查正常时间及腹水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及乳果糖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改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康晓芳杜锋杨建军郭素娟杨建华党含赵亚亚姚伟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果糖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
2014年
患男,65岁,农民,于2013年7月11日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发冷,伴头痛,测体温38℃,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仍发热,5d后出现牙龈出血,腰痛不适,精神食欲差,
宁博吴列秀郭素娟杨建华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对症治疗牙龈出血测体温食欲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