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1篇造影
  • 1篇术中造影
  • 1篇平台骨折
  • 1篇前外
  • 1篇胫骨
  • 1篇胫骨平台
  • 1篇胫骨平台骨折
  • 1篇踝关节
  • 1篇踝关节骨折
  • 1篇外固定
  • 1篇外固定架
  • 1篇下胫腓
  • 1篇下胫腓联合
  • 1篇下胫腓联合损...
  • 1篇疗效
  • 1篇疗效比较
  • 1篇开放性
  • 1篇开放性PIL...
  • 1篇可调式

机构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王拯
  • 3篇闫俊
  • 2篇孙建斌
  • 1篇刘海涛
  • 1篇安维军
  • 1篇杨海波
  • 1篇米占虎

传媒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胫骨平台前外、后外侧柱骨折的治疗策略
2015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前外、后外侧柱骨折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相对齐全的胫骨平台前外、后外侧柱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采用前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估复位固定效果,应用膝关节HSS评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9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按照Rasmussen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19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膝关节HSS评分评估疗效:优2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7%。结论采用前外、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后外侧柱骨折,暴露充分,能够精确复位和固定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王拯闫俊米占虎杨海波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两种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分别采用跨关节单边组合式外固定架和单边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单边组合式外固定架组(A组)23例,单边可调式外固定架组(B组)15例,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3.5~12个月,平均(7.1±2.1)个月;B组为3~10个月,平均(6.9±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OFAS评分[(71.3±13.8)分]低于B组[(81.7±15.2)分](P<0.05)。结论单边组合式外固定架和单边可调式外固定架均为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而术后踝关节活动恢复方面,单边可调式外固定架更具优势。
王拯孙建斌闫俊刘海涛
关键词:PILON骨折外固定架开放性
术中造影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术中造影在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断和判断手术复位固定方面的准确性、有效性及其与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单侧踝关节骨折且对侧踝关节正常的患者。所有踝关节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行双侧踝关节CT检查并在CT的轴位图像上测量双侧下胫腓的宽度,术中进行踝关节造影,根据结果分为造影阳性组、造影阴性组、下胫腓复位后再次造影证实为阴性的验证组;对每组内伤侧与健侧下胫腓间距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42例的造影结果为阴性,该组患者表现为下胫腓处造影剂无泛溢,比较术前伤侧与健侧CT测量的下胫腓宽度,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宽度无增加。58例的造影结果为阳性,该组患者表现为下胫腓处造影剂泛溢,比较术前伤侧与健侧CT测量下的胫腓宽度,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宽度明显增加;术中对58例造影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进行下胫腓复位固定后再次造影测试结果为阴性,比较术后伤侧与健侧CT测量的下胫腓宽度,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造影可在术中用于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准确、有效且客观的检验方式;术中可多次进行试验,以判断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的准确性。
王拯闫俊孙建斌高鹏程张昊安维军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