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晓光
-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港口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胸苷激酶1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
- 2012年
- 恶性肿瘤足当今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目前对肿瘤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和细胞病理学技术,并且在患者具有明显占位性病变和临床症状后才能确诊。而患暂出现占位病变时已非癌变初期,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寻找对癌症具有早期诊断作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更具有临床价值。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增殖标记物一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1,TKI),TKI在全身脏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起重要作用。本文对TKI和其他常见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患者中的检测进行研究,以评价TKI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 梁源源邢晓光李健开
- 关键词:早期诊断价值恶性肿瘤胸苷激酶1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早期诊断占位性病变
- 骨伤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重叠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1例
- 2004年
- 李健开王宝仁邢晓光田文树杨晨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 前列腺特异抗原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2年
- 邢晓光李忠信
-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肿瘤
- 药物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临床用药分析
- 2022年
- 目的为降低冠状动脉血栓,分析采用药物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临床用药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天津港口医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第一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用药物基因检测进行指导用药;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但未进行药物基因检测指导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栓事件发生率、抗血小板效应情况以及不良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2.5%;不良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服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基因检测方法对氯吡格雷进行临床用药指导,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可以得到明显的下降,可有效降低冠脉血栓的发生率,在临床用药指导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明建松邢晓光
- 关键词:药物基因氯吡格雷指导用药
- 胸苷激酶1(TK1)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
- 目的胸苷激酶1(TK1)是细胞周期依赖性标志物,高水平的TK1主要存在于胎儿组织和成人的增殖细胞质中。胎儿发育以后,逐渐减低。正常成人细胞中,TK1含量极低,当机体出现大量增殖细胞时,TK1的水平迅速升高。一旦发生癌变,...
- 梁源源邢晓光李健开
- 血清Ⅳ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 1999年
- 雷鹏邢晓光
-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清检测
- 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变化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点印迹免疫酶化学发光法检测4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9例良性增生疾病患者(良性组)、37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其中未治疗者37例、治疗无效15例、治疗有效22例)血清中TK1水平。结果恶性组TK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良性组(P均<0.01);恶性组中未治疗者及无效者TK1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有效者(P均<0.01);TK1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73.3%。结论血清TK1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有重要诊断价值。
- 邢晓光
- 关键词:胸苷激酶1恶性肿瘤
- 胸苷激酶1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2年
-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目前主要靠病理学及影像学来诊断,只有患者具有明显占位性病变和临床症状后才能确诊,而此时已非癌变最早期,且已过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对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作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随着现代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相关研究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细胞增殖标志物,即胸苷激酶1(TK1)被证实在肿瘤早期发现、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从TK1的结构、功能、与DNA合成及肿瘤的关系等方面予以综述。
- 邢晓光李健开
- 关键词:胸苷激酶1恶性肿瘤
- 一种与糖尿病和肥胖相关的新激素——抵抗素被引量:1
- 2005年
- 抵抗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是对抗胰岛素的效应,使血糖升高,同时刺激脂肪细胞增殖而导致肥胖。现就抵抗素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的调控、抗胰岛素效应等作一综述。
- 邢晓光李忠信
- 关键词:糖尿病肥胖抵抗素
- 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定量检测D-dimer评价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通过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比 ,对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 (GIA)定量检测D -dimer进行评价。方法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测定血浆D -dimer含量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取cut -off值为0.30mg/L ,ELISA法检测D -dimer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0.7 %、94.5 % ,GIA法为92.5 %、96.2% ;对两种方法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按照NCCLSEP9 -A文件对两种方法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相关性较好 (r=0.9966)。结论 :GIA试验具有ELISA的准确、定量的优点 ,同时又有其自身的快速、简便的特点 ,非常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常规及急症应用。
- 邢晓光杨晨
- 关键词:胶体金D-D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