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兴平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大丰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小梁
  • 2篇小梁切除
  • 2篇闭角
  • 2篇闭角型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上睑
  • 1篇上睑下垂
  • 1篇手术显微镜
  • 1篇手术治疗
  • 1篇缩短术

机构

  • 6篇大丰市第二人...

作者

  • 6篇朱兴平
  • 6篇林学俊
  • 4篇何玲
  • 1篇盛建华
  • 1篇任燕
  • 1篇宋红娟
  • 1篇任艳

传媒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用防盲技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1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矫正无晶体眼的常规方法,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缺乏后囊支撑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固定方法,作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我科在2002年8月至2008年10月为15例(16眼)患者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现报告如下:
林学俊朱兴平何玲
关键词: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无晶体眼后囊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原发性急性前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前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收住我院的原发性急性前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38例40眼。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月至12月,平均8.3月。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3月38例40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前眼压(28.4±3.2)mm Hg,术后3月眼压(12.6±2.9)mm Hg,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1.85±0.32)mm,术后前房深度(3.10±0.25)mm,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房角镜检查30例32眼房角开放,6例6眼粘连范围〈90°,2例2眼粘连范围为90°~180°,术后随访期间无再次粘连及关闭者。术后有28例30眼视野较术前好转,10例10眼视野无明显变化。结论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有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和开放房角等作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朱兴平林学俊任艳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房角分离术闭角型
黏弹剂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的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黏弹剂的应用对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慢性泪囊炎26例(28眼),术中在手术显微镜下泪囊腔注入黏弹剂,切开泪囊与鼻腔黏膜吻合,观察术后吻合成功率及复发率。结果术后28眼冲泪道全部通畅。术后随访6个月~2 a,无复发病例。结论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及黏弹剂,使泪囊切开更容易,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林学俊朱兴平何玲
关键词:手术显微镜黏弹剂泪囊鼻腔吻合术
提上睑肌缩短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术中要点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提上睑肌缩短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术中要点并观察疗效。方法术前明确诊断为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施行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眼睑位置、弧度及并发症。结果 14例16眼患者,有12例14眼矫正良好,2例2眼矫正不足,经二次手术后矫正满意。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满意,可作为首选术式。
林学俊朱兴平何玲宋红娟
关键词: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
青光眼合并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断裂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的效果。方法 8例(9眼)开角型青光眼合并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采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观察疗效,术后1、2、7、14 d,1、2、3月,以后每3月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检查。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0.98±12.30)mmHg,术后1 d平均眼压(6.08±2.65)mmHg,经3-24月随访平均眼压(14.38±4.24)mmHg。均未出现术后浅前房、炎症、前房积血、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玻璃体脱入前房量增大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更安全有效。
林学俊朱兴平何玲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改良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青光眼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大丰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8例44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18例20只眼)和改良组(B组20例24只眼)两组,局麻下分别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改良青光眼手术。术后随访1—1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及改良组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术后长期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式青光眼手术治疗青光眼,具有术中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降眼压效果较好,前房较稳定,滤过泡形成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确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朱兴平林学俊盛建华任燕
关键词:改良小梁切除闭角型青光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