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杂交
  • 7篇水稻
  • 6篇杂交水稻
  • 6篇制种
  • 2篇秧苗
  • 2篇秧苗素质
  • 2篇水稻新品种
  • 2篇抛秧
  • 1篇性状
  • 1篇秧龄
  • 1篇育秧
  • 1篇育秧基质
  • 1篇杂交稻
  • 1篇杂交稻制种
  • 1篇杂交粳稻
  • 1篇杂交水稻新品...
  • 1篇杂交制种
  • 1篇增产
  • 1篇增产原因
  • 1篇制种父本

机构

  • 10篇江苏红旗种业...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0篇赵琴
  • 4篇陈庆艳
  • 3篇姚志刚
  • 3篇潘瑜
  • 2篇顾伟
  • 2篇孙建荣
  • 2篇缪文华
  • 2篇徐勇
  • 2篇黎明
  • 2篇李玲
  • 2篇朱志成
  • 1篇汤述翥
  • 1篇汤顺英

传媒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杂交水稻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北方水稻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播量及秧土对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长秧龄秧苗素质的影响
2020年
以中莲优950制种父本为材料,比较了2个播量(2、3粒/穴)和2种秧土(自然土、1/2自然土+1/2商品育秧基质)条件下的长秧龄秧苗素质。结果表明,增加播量会抑制机插秧苗的生长,同时也会推迟始穗期,增加播始历期天数;自然土拌合育秧基质不能持续为机插秧苗提供养分,致使秧苗在5叶以后开始出现叶龄滞后,植株矮小,黄叶偏多的情况,同时秧苗其他地上部形态较差,秧苗地下部素质偏低。采用2粒/穴播量、自然土做秧土处理的秧苗在同一移栽期的条件下,始穗期与对照无差异,并且秧苗地上部形态高大、粗壮,根系发达,秧苗素质最好。
孙建荣王启琛章海坡赵琴李玲张兆婷
关键词:杂交水稻播量秧苗素质
2019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被引量:4
2020年
2019年度,江苏省种子管理站针对近年来新审定的19个水稻新品种开展了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丰粳1606产量最高,其后依次为沪运粳4326、扬粳3491、扬辐粳9号、南粳52等。
丁小燕潘瑜赵琴
关键词:水稻性状
杂交水稻制种田中自生稻的发生与农艺防控被引量:2
2021年
杂交稻种子生产田自生稻杂株的发生与防控,是杂交稻制种防杂保纯的重要措施之一。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革新秧苗培育、秧苗移栽、生产田精细整理等农艺措施,实现对自生稻发生和危害的有效控制。
缪文华赵琴殷兰凤王德成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
杂交水稻II优650旱育抛秧增产原因及制种技术被引量:2
2007年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II优650(II-32A/盐恢650)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等特点,特介绍其旱育抛秧高产制种技术,为杂交水稻Ⅱ优650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朱志成汤顺英徐勇陈庆艳赵琴
关键词:旱育抛秧制种技术
“三系”不育系提纯方法总结
2006年
通过成对交鉴定保持系,以此为基础进行淘汰筛选,进行不育系的提纯复壮工作,力求将不育系亲本种子混杂程度降到最低。
姚志刚陈庆艳顾伟赵琴徐勇潘瑜
关键词:提纯方法
2019年泰州地区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5
2021年
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2019年汇集了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10个品种及市场上推广面积较大的3个其他公司选育的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个外来品种中,徽两优898产量最高,10个自育品种中,泰优647、两优106、荃香优607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本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常规稻黄泰占适宜麦茬直播或机插。
赵琴丁小燕
关键词:水稻
合理控肥节水,实现杂交稻制种免割叶被引量:1
2020年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过程中,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根据泰州市红旗良种场当地气象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水平等相关因素,通过节肥、控水的农艺措施,实现杂交稻制种双亲功能叶长度适中,在免割叶状态下,扬花与授粉相得益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赵琴缪文华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
抛秧技术在杂交制种中的应用及管理被引量:1
2007年
抛秧技术是近年来水稻生产上推广的一种新技术,具有省时、省工、高产等优点。而用工集中的矛盾一直制约杂交制种效益的提高。本文以特优175的制种为例,详细介绍了抛秧在杂交制种上的应用及管理技术,指出抛秧是提高杂交制种效益的一条可行之路。
黎明朱志成姚志刚赵琴陈庆艳
关键词:抛秧杂交制种
不同育秧基质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秧苗素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以红莲型不育系中莲1A为材料,比较了6种育秧基质条件下秧龄16 d时的秧苗素质。结果表明:1/2“万年翠”基质+1/2自然土+25 g壮秧剂混合基质的成秧率和盘结力较高,并且秧苗的地上部形态优于其他基质。最长不定根长度以1/2“万年翠”基质+1/2自然土+25g壮秧剂混合基质最长,其他根系性状以”万年翠”基质为优。综合出苗率、成秧率、盘结力、秧苗地上部形态和根系性状等方面,以1/2“万年翠”基质+1/2自然土+25 g壮秧剂混合基质培育的秧苗素质更好。
孙建荣王启琛章海坡赵琴李玲张兆婷
关键词:杂交水稻育秧基质壮秧剂秧苗素质
我国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策被引量:8
2006年
中国杂交籼稻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杂交粳稻的发展却十分缓慢。目前粳稻的种植面积约800多万公顷,以常规粳稻为主,杂交粳稻所占比例约为3%。实现杂交粳稻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育种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姚志刚顾伟黎明陈庆艳赵琴潘瑜汤述翥
关键词:杂交粳稻粮食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