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欣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人工骨
  • 2篇磷酸
  • 2篇课堂
  • 2篇口腔
  • 2篇教学
  • 1篇修复学
  • 1篇盐溶液
  • 1篇医学专业学生
  • 1篇义齿
  • 1篇早期接触临床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研究
  • 1篇生物材料
  • 1篇授课
  • 1篇髓细胞
  • 1篇碳酸
  • 1篇碳酸钙
  • 1篇团块
  • 1篇泡法
  • 1篇全口

机构

  • 7篇天津市口腔医...

作者

  • 7篇林欣
  • 2篇侯敏
  • 2篇刘晶莹
  • 2篇樊洪
  • 2篇杜斌
  • 1篇戴艳梅
  • 1篇邹慧儒
  • 1篇陈春霞
  • 1篇杨敏
  • 1篇郭怡熠

传媒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沈阳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翻转课堂在RPD和全口义齿教学中的探索性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可摘局部义齿(RPD)和全口义齿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南开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12级和2013级口腔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12级作为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2013级作为研究组,以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为主,采用客观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期末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翻转课堂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RPD和全口义齿理论教学过程中优势较突出,但在增加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认同方面还有待于不断探索。
刘晶莹樊洪林欣杜斌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
碳酸钙的磷酸盐溶液浸泡法合成磷灰石人工骨
2012年
目的:采用溶液浸泡法将碳酸钙转化成磷灰石,并测试其理化性能。方法:将通过Ca(OH)2的碳酸化生成的Ca-CO3浸泡在60℃、1 mol/L磷酸二氢钾盐溶液中1~14 d,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吸收光谱测定(FTIR)、抗张强度(DTS)测试、钙磷比分析、碳酸含量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各样本的形貌、机械性能及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XRD、FT-IR、SEM结果均显示经过14 d处理,CaCO3已完全转化成为B型碳酸磷灰石,其抗拉强度(5.75±0.30)MPa,作为骨缺损重建材料的机械强度是足够的。化学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生成的碳酸磷灰石的钙磷比与碳酸含量均高于骨。结论:本方法是在低温低压下即能合成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低结晶性碳酸磷灰石团块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林欣
关键词:磷灰石碳酸钙磷酸二氢钾人工骨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初探被引量:1
2022年
口腔医学教育中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可以使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好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与学习兴趣。文章分析、总结了现有口腔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以“早期接触临床”与“理论授课和临床见习紧密结合”为目标的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多角度、多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整合口腔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模式,进一步加速培养口腔医学卓越人才。
戴艳梅林欣彭文涛邹慧儒郭怡熠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理论授课临床见习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南开大学口腔专业2012及2013级本科生,2013级以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为主,2012级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评价包括客观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翻转课堂教学组期末理论成绩较对照显著提高(P <0. 05),知识应用及实践技能操作成绩,翻转课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对于一些有难度知识点的掌握,翻转课堂教学组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主观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更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口腔修复学教学过程中优势较突出,但在增加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认同方面还有待于不断探索。
刘晶莹樊洪杜斌林欣陈春霞杨敏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
骨髓成骨细胞在合成碳酸磷灰石表面的分化增殖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的成骨细胞在磷酸盐溶液浸泡法合成的碳酸磷灰石(fabricated carbonate apatite,CAp)上的分化增殖。方法:通过Ca(OH)2的碳酸化生成的CaCO3浸泡在60℃、1 mol/L磷酸氢二钠盐溶液中14 d后,合成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低结晶性B型CAp团块。应用骨髓成骨细胞作为实验工具,观察体外细胞在CAp及作为对照组的烧结羟基磷灰石(sintered hydroxide apatite,HAP)、CaCO3、Ca(OH)2上的生长情况,定量分析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在成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在早期培养7 h后,CAp上细胞贴壁率高于对照组;随后细胞不断增殖,在7 d后生长细胞数目呈现为:烧结HAP>CAp>CaCO3,而成骨细胞分化的标志——ALP活性与OC水平的表达也呈同样的趋势。SEM结果显示黏附在以上三种材料上的成骨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磷酸盐溶液浸泡法合成的CAp能够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黏附与增殖,有利于细胞向成骨分化,促进骨形成,有望成为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林欣
关键词:人工骨骨髓细胞成骨细胞分化
低结晶性碳酸磷灰石团块骨移植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2013年
背景:作为优良的生物吸收性骨移植材料,碳酸磷灰石团块通常通过烧结过程来制备,然而,烧结过程中造成的碳酸含量流失将导致其生物吸收性明显下降,低于生体骨,从而影响新骨的生成。目的:合成低结晶性碳酸磷灰石团块作为骨移植材料并研究其性能。方法:通过氢氧化钙团块的碳酸化生成碳酸钙团块,浸泡在60℃、1mol/L磷酸二氢铵盐溶液中1-14d,并对各样本通过径向抗拉强度测试进行生物力学性能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碳酸含量、钙磷元素测定等进行理化性能分析。结果与结论:结果发现,经过磷酸二氢铵盐溶液处理14d后,碳酸钙已几乎完全转化成为结晶度较低的B型碳酸磷灰石;最终生成物的径向抗拉强度值为(10.27±1.08)MPa,满足骨缺损移植材料的机械强度要求;其碳酸含量为(4.80±0.50)%,与生体骨的碳酸含量极其接近;钙磷摩尔比为1.63±0.01,提示为贫钙型碳酸磷灰石。结果证实,实验将碳酸钙团块浸泡在60℃,1mol/L的磷酸二氢铵盐溶液中,成功合成了具有足够强度的低结晶性B型碳酸磷灰石团块,方法简单可行。
林欣侯敏
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移植磷酸二氢铵
比较3种磷酸铵盐溶液制备碳酸磷灰石材料的理化性能
2019年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通过氢氧化钙的碳酸化处理制备了方解石团块,并在低温磷酸二氢铵盐溶液中处理合成了碳酸磷灰石团块,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但存在碳酸含量偏低等不足,考虑与磷酸二氢铵盐溶液较低的pH值有关。目的:比较不同pH值磷酸铵盐溶液处理对方解石形成碳酸磷灰石骨替代材料理化性能的影响,寻找出在低温下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碳酸磷灰石团块的最理想磷酸铵盐溶液。方法:将团块状氢氧化钙进行碳酸化处理生成方解石,分3组处理,分别浸泡于磷酸二氢铵盐、磷酸氢二铵盐、磷酸三铵盐溶液中(浓度均为1 mol/L,温度均为60℃)。浸泡1,4,7,14 d后,分别进行径向抗拉强度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及碳酸含量、钙磷比等理化性能检测。结果与结论:(1)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线、扫描电镜、径向抗拉强度结果显示:经过3种磷酸铵盐溶液处理14d后,CaCO3均已完全转化成为碳酸磷灰石,经NH4H2PO4水溶液处理的反应最快,最终样本达到最高的机械强度(10MPa),但碳酸含量相对最低(4.80±0.5)%;经(NH4)2HPO4与(NH4)3PO4水溶液处理的最终样本径向抗拉强度值均约为6MPa,可满足低负重部位骨缺损重建材料的机械强度要求;(2)化学分析结果显示:(NH4)3PO4水溶液处理最终样本的碳酸含量最高(7.25±0.81)%,与骨极其接近。并且B型碳酸磷灰石含量最高;(3)结果显示:3种磷酸铵盐溶液均可合成具有足够强度的低结晶性碳酸磷灰石团块,比较之下经(NH4)3PO4水溶液进行处理的最终产物最为理想。
林欣侯敏
关键词:人工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