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凡

作品数:9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暴雨
  • 4篇年际
  • 3篇年代际
  • 3篇降水
  • 2篇中国气候
  • 2篇中国气候变化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区划
  • 2篇流域
  • 1篇短历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月际变化
  • 1篇蒸散
  • 1篇蒸散发
  • 1篇中国降水
  • 1篇数字高程
  • 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篇水平分辨率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武汉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9篇刘凡
  • 7篇孔锋
  • 7篇方建
  • 6篇史培军
  • 5篇吕丽莉
  • 4篇方佳毅
  • 2篇杨旭
  • 2篇郭建平
  • 2篇王铸
  • 1篇陈华
  • 1篇陈波
  • 1篇刘凡
  • 1篇李孟阳
  • 1篇王一飞
  • 1篇王一飞

传媒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灾害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全球、大洲、区域尺度暴雨时空格局变化(1981-2010年)被引量:28
2016年
通过计算1981—2010年全球、大洲和区域的年际和年代际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系统分析了不同尺度暴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全球尺度上,1981—2010年全球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在波动中都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1991—2000年代中期以来显著增加.在空间上,全球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增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马达加斯加岛、欧洲西南、东亚、南亚、东南亚、澳大利亚东部、美国东部、南美洲中部以及一些狭长陡峭的山脉地带.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主要在南美洲、美国东部、东亚和南亚地区随着年代变化而呈现数值上的增长和区域上的扩张.随着年代变化,非洲西部地区呈现数值上的减少和区域上的缩减;2)在大洲尺度上,仅非洲和南极洲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雨日呈现减少趋势;3)在区域尺度上,暴雨增加的区域多于减少的区域,且增加最大的区域位于亚马逊河流域,减少最大的区域位于非洲东部地区.
孔锋王铸刘凡方建方佳毅李孟阳杨旭史培军
关键词:暴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1961~2010年中国大尺度区域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0
2017年
长时间大范围的区域暴雨作为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人民生产生活的一大威胁,已成为社会和学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亟需研究中国长时间序列区域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定义的区域暴雨事件,选取持续天数、影响站点数、最大日降雨量和最大累积降雨量4项指标,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区域暴雨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在空间格局上,1961~2010年中国区域暴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漠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的东部沿海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则无区域暴雨发生;在省际分布上,多集中发生在以广东为首的东部沿海省市;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区域暴雨存在准10a(6.5a和13a)的周期振荡,以1997年前后年份发生次数较多,年内多集中在5~9月,且4项指标均在6月份达到最高。
孔锋刘凡吕丽莉方建方佳毅史培军郭建平
关键词:区域暴雨年际变化月际变化
汉江流域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年
根据汉江流域1961年-2012年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别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GG模型计算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趋势,并结合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讨论了蒸散发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在过去的52年内均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发现在显著性水平0.05上,上游的参照蒸散发和中下游的实际蒸散发下降趋势显著;太阳辐射的减少是引起汉江流域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刘凡陈华陈华史培军
关键词:影响因素汉江流域
基于日值和小时降水数据诊断中国暴雨时空变化差异的研究(1991-2010)被引量:19
2017年
日值和小时观测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暴雨时空格局方面的差异还未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需通过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降水观测数据来深入研究中国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采用观测的长时间序列(1991-2010年)的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对中国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年际和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1991-2010年期间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计算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在逐年变化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年累计值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但日值降水数据所反映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波动要大于小时降水数据。在空间格局上,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所反映的中国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较大差别,但小时降雨数据反映的更详细,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程度更高。在年代际小时暴雨和日值暴雨两者之间的对比方面,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有较大差异,小时降水数据反映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在长江流域偏少,而在其它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偏高。在小时暴雨和日值暴雨的各自年代际变化方面,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反映的年代际暴雨空间变化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小时降水数据反映的空间分布特点更加破碎。因此,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年代际暴雨时空高低分布方面具有一致性,但量级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在揭示中国年代际暴雨变动方面具有一致性,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数据。
孔锋吕丽莉方建刘凡应卓蓉郭建平
关键词:暴雨年际年代际
1951—2012年中国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格局被引量:35
2015年
以1978年为分界点,对1978年前后的以周为单位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格局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降水集中度首先具有明显南北分异规律,其次在中国北部具有明显东西差异;最后,中国整体降水集中度波动呈现减小趋势,且1978年之前波动较大,1978年之后趋于平稳.2)中国的降水集中期主要集中在一年中的第26—30周左右,并在1978年前后有1~3周不同幅度的滞后和提前,且南方以推迟为主,北方以提前为主;中国整体降水集中期波动呈现微弱减少趋势,且1978年前显著减少,但1978年后显著增加.
孔锋方佳毅刘凡方建史培军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降水集中期
中国短历时和长历时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的空间差异性研究(1961-2015)被引量:22
2017年
采用1961-2015年659站日值降水数据,以持续1 d和持续2 d及以上暴雨作为短和长历时暴雨标准,分析不同历时暴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总降雨、总暴雨和短历时暴雨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呈"增-减-增"的分布特征,且整体以增加趋势的站点占主导,而长历时暴雨则呈现出"增-减"的分布特征,且整体以减少趋势的站点占主导,并且检测出中国自东北向西南存在一条变干带。同时中国总暴雨对总降雨、长历时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而短历时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特征。中国总暴雨对总降雨、短历时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增-增减镶嵌-增"的分布特征,且以增加趋势的站点占主导,而长历时暴雨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增减镶嵌的趋势,而西北内陆地区呈略微减少趋势,且以减少趋势的站点占主导,也检测出自东北向西南存在一条气候过渡带并与上述变干带基本重合。
孔锋方建吕丽莉史培军刘凡王铸杨旭
中国气候变化与水灾发生频次的时空关系研究(1961-2010)被引量:13
2017年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多地水灾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毁、生态系统破坏。现有的平均态气候分区不能准确反映水灾的时空变化格局。该文筛选了《中国自然灾害报刊数据库》中的县级水灾事件,并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水灾的发生频次,以揭示气候变化中不同趋势和波动变化区的水灾发生频次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1961-2010年中国暖干趋势带和暖湿趋势带内水灾次数均趋于增多,水灾发生频次与暴雨雨量、雨日和雨强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其中,在暖干趋势带内,降水波动减弱区水灾发生次数(1 612次)约是降水波动增强区次数(818次)的2倍;在暖湿趋势带内,降水波动减弱区(512次)约为降水波动增强区(1 377次)水灾次数的1/3。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水灾发生频次的空间变化结果可知,不同的降水变化趋势、波动特征与水灾发生次数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气候的动态变化极可能是区域水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孔锋刘凡刘凡王一飞方建
关键词:水灾气候变化区划极端降水
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的1951-2010年暴雨统计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采用659个气象观测站日值降水数据计算了中国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然后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年)对中国暴雨进行了分区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国气候变化区划降水呈增加和减少的区域,绝大多数的暴雨呈现相应的年际和年代际的增加和减少趋势。但也有在降水趋势减少的I1东北—华北暖干趋势带的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气温波动增强、降水量波动减弱区和Ⅲ3西南—华南干暖趋势带的云贵高原—南岭西部山地丘陵降水量波动增强、气温波动增强区两个二级气候变化分区,暴雨呈现增加趋势;反之在降水趋势增加的Ⅳ1藏东南—西南湿暖趋势带的藏东南山地—高原降水量波动增强、气温波动增强区,暴雨呈现减少趋势。进一步对暴雨分为短历时的对流型暴雨和长历时的过程型暴雨也有类似的结论。说明现有的一级和二级气候变化区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暴雨的变化,但仍需要深入采用以极端降水为指标的三级区划对暴雨变化进行研究。
孔锋吕丽莉方建方佳毅王一飞刘凡应卓容
关键词:暴雨
DEM水平分辨率越高提取的河长越准确?被引量:4
2016年
是否所使用的DEM水平分辨率越高,水文、水力学模拟的准确度和流域特征参数提取的精度越高?为探讨该问题,本文用Arc-Hydro模块提取了9种DEM水平分辨率(3~250m)下202条不同等级(Strahler Order)河流的河长,以3m激光探测与测距(LiDAR)DEM数字化的河长为标准,计算了各分辨率下河长提取的平均相对误差(ARE).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10~20m水平分辨率的DEM数据提取的河流长度最为精确;随着DEM水平分辨率的提高,不同等级河流提取河长的ARE均逐渐减小;当水平分辨率提高到一定级别之后若继续提高时,ARE反而会逐渐增大;即整体上提取河长的平均相对误差和DEM水平分辨率之间呈"对勾型"变化规律.本研究表明,并不是DEM水平分辨率越高,提取河长越精确.
刘凡陈波史培军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水平分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