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杰

作品数:23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丰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预后
  • 5篇心肌
  • 5篇心肌梗死
  • 5篇血压
  • 5篇综合征
  • 5篇疗效
  • 5篇梗死
  • 4篇型心
  • 4篇急性冠状动脉
  • 4篇急性冠状动脉...
  • 4篇高血压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综合...
  • 3篇心病
  • 3篇他汀
  • 3篇临床疗效
  • 3篇老年
  • 3篇患者预后

机构

  • 23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23篇刘杰
  • 21篇王锋
  • 16篇闫兴国
  • 16篇吴秀明
  • 10篇罗群
  • 7篇孙超
  • 7篇吴玉超
  • 3篇李思召
  • 3篇许营
  • 1篇于圣永
  • 1篇刘盛

传媒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原医刊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1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74例心绞痛得到控制,控制率为91.3%;对照组60例得到控制,控制率为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UAP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刘杰王锋闫兴国吴秀明
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中QT离散度的变化与意义
2001年
王锋王慈修刘杰于圣永许营吴秀明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QT离散度
前列腺素E_1与多巴胺静滴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36例
2001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与多巴胺静滴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设立了对照组,对肺心病心力衰竭36例应用前列腺素E1与多巴胺静滴进行治疗观察。结果:二组显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效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电图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素E1与多巴胺静滴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尤其对合并冠心病或心电图示有心肌缺血改变者更为适宜。
刘杰高秀娟
关键词:肺心病前列腺素E1多巴胺心力衰竭
胺碘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6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仅口服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胺碘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降低hs-CRP水平。
罗群王锋刘杰闫兴国吴秀明吴玉超孙超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心理干预超敏C反应蛋白
氯吡格雷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96例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获得3~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16例次,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发生31例次,发生率为64.58%;观察组发生例次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针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发挥作用,抑制血栓的形成,从根本上阻止了冠状动脉的再次闭塞,因此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罗群王锋闫兴国李思召吴秀明吴玉超孙超刘杰
关键词:氯吡格雷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
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脉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20mg/d和依折麦布10mg/d,n=60)及对照组(阿托伐他汀40mg/d,n=60)。治疗8周检测患者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并观察8周内心血管事件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8周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LT、CK水平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老年NSTE—ACS较强化他汀治疗可同等程度地降低血脂水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强化他汀治疗者相似,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闫兴国王锋刘杰罗群吴玉超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他汀依折麦布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作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大多数基层医院目前尚难以普遍应用。在发病3h内行溶栓治疗,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增高,病死率明显降低,其临床疗效与直接PCI相当16j6。溶栓治疗能迅速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但溶栓再通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对溶栓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Ⅻ认1c)的观察,探讨溶栓再通与HbAlc的关系。
闫兴国王锋刘杰罗群孙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糖化血红蛋白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内接诊的8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例,按照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hs-CRP、MAR等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76%),两组不良心血管时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hs-CRP、MA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面的效果相当,但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更显著。
罗群王锋刘杰闫兴国吴秀明吴玉超孙超
关键词:氯吡格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碎裂QRS波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NSTE-ACS患者160例,其中高危者72例,非高危(中、低危)者88例。比较fQRS在高危及非高危NSTE-ACS患者中的发生率,并比较fQRS组与无fQRS组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NSTE-ACS高危患者中有fQRS者20例(27.78%),非高危患者中有fQRS者12例(13.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LVEF≤40%)、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68.75%、43.75%、18.75%和12.5%;而无fQRS组分别为45.31%、21.88%、5.47%和1.5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ACS高危患者fQRS发生率高。出现fQRS的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高,故fQRS可作为预测NSTE-ACS近期预后及筛查高危患者的新指标。
闫兴国王锋刘杰罗群孙超
关键词:碎裂QRS波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预后心脏事件
NT-proBNP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价值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液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科94例NSTE-ACS患者分为高危NSTE-ACS组52例(高危UAP22例,NSTEM130例)和非高危NSTE-ACS组42例[f氐危UAP20例,中危UAP22例】;将具有胸痛症状且经冠状动脉cT造影(CCTA)证实为阴性的患者为对照组,共38例。入院后即刻采集静脉血同时检测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浓度,比较各组间NT-proBNP、hs-cTnT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危NSTE-ACS组NT-proBNP、hs-cTnT浓度均高于非高危NSTE-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高危NSTE-ACS组NT-proBNP浓度与hs-cTnT浓度呈正相关(r:=0.92,P〈0.001);非高危NSTE-ACS组NT-proBNP浓度与hs-cTnT浓度亦呈正相关(r=0.83,P〈0.001)。结论NT-proBNP是心肌缺血损伤的可靠指标,可作为NSTE-ACS危险分层的依据。
刘杰王锋闫兴国吴秀明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