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玉田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小儿
  • 5篇套叠
  • 5篇肠套叠
  • 4篇小儿肠套叠
  • 3篇间苯三酚
  • 3篇灌肠
  • 3篇苯三酚
  • 3篇超声
  • 2篇依达拉奉
  • 2篇引流
  • 2篇硬膜
  • 2篇硬膜下
  • 2篇硬膜下积液
  • 2篇手术
  • 2篇水压灌肠
  • 2篇外伤
  • 2篇外伤性
  • 2篇外伤性脑出血
  • 2篇外引流
  • 2篇疗效

机构

  • 13篇玉田县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开滦总医院

作者

  • 13篇杨国强
  • 8篇轩爱军
  • 2篇唐靖
  • 2篇朱秀玲
  • 2篇刘玉敏
  • 2篇李金英
  • 2篇王娜
  • 2篇王文广
  • 2篇王海平
  • 2篇王立新
  • 2篇范文斌
  • 2篇霍利
  • 1篇乔广宇
  • 1篇王卓
  • 1篇王文杰
  • 1篇张长庚
  • 1篇陈文慧
  • 1篇付远志
  • 1篇苏静
  • 1篇宋连江

传媒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分析外伤后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发生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年龄、积液部位、积液厚度、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这71例患者中,TSE演变为CSDH的患者共有15例(占患者总数的21.13%),经单控闭式引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手术的有效率为100%。经统计分析,硬膜下积液的部位、厚度及治疗方法是导致TSE演变为CSDH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积液发生于额颞部、积液较厚、接受保守治疗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呈正相关。
范文斌王娜杨国强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被引量:43
2003年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及套人部肠管血流变化。方法:扫查整个腹部,以清楚显示小儿肠套叠的部位为佳,并观察套人部肠管血流变化,然后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结果:58例中,56例单发(5例套人部肠壁水肿严重,无血流显示),2例多发。结论: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安全,临床诊断符合率高。肠壁严重水肿、无血流显示者,应尽快手术治疗。
轩爱军杨国强
关键词:小儿超声诊断手术治疗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一例被引量:5
2007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4岁,因“烦渴、多饮、多尿70余天”于2004年6月10日收入我院内分泌科。患者于外院行头颅CT显示鞍区略高密度占位性病变,无钙化。MRI显示鞍内鞍上等T1等T2占位性病变,约2.0cm×2.0cm×1.5cm,呈“雪人状”,边界清楚,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后均匀强化(图1)。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嗅觉粗测正常,视力左眼0.4,右眼0.6,视野正常。
杨国强乔广宇轩爱军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神经垂体占位性病变钆喷酸葡胺注射造影剂头颅CT
颅脑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早期处理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脊液切口漏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总结14例脑脊液切口漏患者的资料,早期处理漏口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或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14例患者脑脊液漏切口均愈合满意。结论早期处理脑脊液漏口并行脑脊液外引流术能有效治疗切口脑脊液漏。
杨国强李金明霍利柳广利李金红
关键词:颅脑手术脑脊液切口漏脑脊液外引流
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MRI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增强扫描证实的54例脑DVA的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其磁共振征象,与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结果相对照,计算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诊断脑DV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诊断脑DVA的敏感性为92.59%(50/54),特异性为100%(50/50)。【结论】磁共振快速FLAIR序列T2加权成像在脑DVA中有较高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王文广杨国强王卓王文杰宋连江付远志刘钥
超声监视下间苯三酚在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小儿肠套叠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尤以出生后5~9个月婴儿最多,约有60%-65%病例小于1岁,2岁以内者占85%,2岁以上随年龄增大发病减少[1].目前水压灌肠整复术已成为公认的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较空气灌肠复位清晰直观,能看到肠套叠的各个部分,辨认病理性诱发点,并可以避免X射线辐射[2].应用间苯三酚解痉,有利于提高复位成功率,缩短整复时间,减少复发.现将我院应用间苯三酚治疗的病例在水压灌肠过程中的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刘玉敏轩爱军杨国强朱秀玲李金英唐靖苏静王海平王立新
关键词:肠套叠间苯三酚灌肠
间苯三酚对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发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水压灌肠指征的肠套叠患儿共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在水压灌肠前15 min肌内注射间苯三酚(2 mg/kg),再行水压灌肠复位.如复位成功,继续予以间苯三酚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100例,水压灌肠前使用阿托品(0.02 mg/kg)肌内注射,复位成功后未再继续使用解痉药物.比较两组患儿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复位后短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为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χ2=4.38,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时间为(7.56±2.54)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45±3.03)min,(t=-4.285,P<0.05).3d内观察组复发率为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 (χ2=2.79,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间苯三酚在肠套叠患儿水压灌肠复位前后使用均是安全有效的,不但可以提高复位成功率,还可以明显降低复位后肠套叠的短期复发率.
轩爱军杨国强王立新刘玉敏李金英王海平朱秀玲唐靖王玉红
关键词:间苯三酚肠套叠灌肠
消肿解痉后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间苯三酚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效果。方法选择经超声诊断的小儿肠套叠患儿61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1例在水压灌肠前15 min肌注间苯三酚2 mg/kg,1∶3葡萄糖静脉点滴,地塞米松0.5 mg/kg入壶。对照组30例不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整复成功率及整复成功者的整复时间。结果实验组复位成功率96%,平均复位时间3~20 min。对照组复位成功率93%,平均复位时间5~30 min。结论水压灌肠前静脉点滴地塞米松和肌注间苯三酚能有效提高整复成功率,缩短整复时间,减少复套,减少患儿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轩爱军杨国强
关键词:超声引导生理盐水灌肠小儿肠套叠
依达拉奉对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外伤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22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1例)和常规对照组(1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21d为1个疗程。分别入院24h内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检测(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并测量hs—CRP浓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依达拉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依达拉奉应用时间的延长,其差异的显著性加大:治疗后7d、14d2组间CSS评分的差异显著(P〈0.05),21d后差异更显著(P〈0.01)。治疗前2组患者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d末、14d末、21d末,依达拉奉治疗组hs—CRP浓度、CS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hs—CRP浓度,促进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副作用少。
杨国强轩爱军
关键词:依达拉奉外伤性脑出血高敏C-反应蛋白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在高、低场强磁共振中的不同影像学特点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在高、低场强磁共振的不同影像学特点,增加对病变差异化表现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低场强磁共振、21例高场强磁共振平扫及增强表现,研究其引流静脉及髓静脉的信号特点。结果 6例低场强磁共振平扫有3例异常粗大的引流静脉得以显示,其在T1WI上均为低信号,在T2WI上1例为低信号,2例为高信号,髓静脉未有显示。增强扫描6例都显示了引流静脉和髓静脉,其中2例呈典型的"水母头"征,另外4例分别显示了引流静脉和邻近的髓静脉;21例高场强磁共振平扫较粗大的引流静脉均得以显示,T1WI呈高信号3例,等信号4例,低信号14例,T2WI呈高信号9例,低信号12例。髓静脉显示16例,呈典型"水母头"征11例,T2WI均为高信号。结论在高、低场强磁共振上DVA有着不同的影像学特点:低场强磁共振需要增强扫描才能明确诊断;高场强磁共振表现更具有典型性,绝大部分病例在平扫的基础上就能确立诊断,而且检查序列多样化。
王文广杨国强胡颖杰张长庚王斌陈文慧
关键词: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磁共振成像高场强低场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