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知识知晓
  • 1篇职业健康检查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煤尘
  • 1篇密切接触者
  • 1篇接触者
  • 1篇狂犬
  • 1篇狂犬病
  • 1篇混合模型
  • 1篇健康
  • 1篇尘肺
  • 1篇尘肺病

机构

  • 4篇银川市疾病预...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宏宇
  • 2篇马启玲
  • 1篇李萍
  • 1篇马计连
  • 1篇马杰
  • 1篇武振军
  • 1篇李燕
  • 1篇刘素红
  • 1篇陈晓莉
  • 1篇刘彩萍

传媒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665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了解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确定及医学观察情况,为疫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一般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对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确定确诊病例。结果1665名密切接触者中在医学观察期发病的有10例,占全市所有确诊病例的30.30%,10例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多为确诊病例近亲属,与确诊病例最晚接触时间最长为8 d,最短为0 d。10例密切接触者病例构成了6起家族聚集性疫情。结论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某市积极追踪确诊病例传播证据链,及时确定密切接触者,将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人群纳入密切接触者管理,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全市近1/3的病例在医学观察期发病,做到了传染源有效管控和切断传播途径,及时阻止了聚集性疫情的扩散传播。
马启玲李萍陈晓莉武振军刘彩萍王晓霞吴文军李宏宇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
2011—2020年银川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银川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预测发病趋势,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2011—2020年银川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结果 2011—2020年银川市手足口病共报道33 1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4.55/10万;手足口病在春夏季高发,发病高峰为5—7月;金凤区发病率最高(7 148例,234.31/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77.74/10万vs. 130.07/10万,χ^(2)=788.663,P<0.001);手足口病主要分布于0~4岁(26 254例,2 252.57/10万)年龄组;以幼托儿童(13 833例,41.75%)和散居儿童(16 520例,49.86%)为主;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银川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2020年呈上升趋势。结论 金凤区为手足口病重点防控地区,0~4岁儿童为易感人群,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及5岁以下儿童的监测与管理。
柳欣沂马启玲李宏宇李燕沙小兰蒋泽顺齐晟宏刘兰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2014年银川市居民狂犬病知识知晓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银川市居民对狂犬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分农村、社区和学校对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银川市居民狂犬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7.00%,其中男性为38.00%,女性为35.90%;城市居民为49.14%,农村居民为30.17%;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居住地和是否被犬(猫)咬伤过为狂犬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银川市居民对狂犬病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防治力度,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马杰李宏宇刘素红
关键词:狂犬病知识知晓
2020年银川市煤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银川市煤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宁夏银川市煤工尘肺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银川市2020年度上报的煤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其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煤尘作业工人的高仟伏胸片与肺功能专项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职业检查共16156人,检出尘肺样改变8例,检出用力肺活量(FVC)<80%的2035例、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70%的931例、第1秒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0/FVC)<70%为281例。检出的尘肺样改变病例以微型企业最高,为1.23%(χ^(2)=18.282,P<0.01);年龄以50~60岁年龄组最高,为0.24%(χ^(2)=21.159,P=0.002);不同行业中FVC<80%、FEV1.0<70%的检出率均以采矿业最高,分别为14.21%(χ^(2)=85.456,P<0.01)和6.09%,(χ^(2)=29.737,P<0.01);不同企业规模中FVC<80%在微型企业检出率最高,为37.04%(χ^(2)=134.090,P=0.003);不同工龄中FVC<80%(χ^(2)=260.971,P<0.01)、FEV1.0<70%(χ^(2)=78.204,P<0.01)均以在>40年工龄组检出率最高,均为40%。结论应加强采矿业年龄为40~59岁,工龄>40年的男性劳动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督促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的发生;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李宏宇马计连董立军
关键词:尘肺病职业健康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