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回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内障
  • 10篇白内障
  • 6篇超声
  • 5篇超声乳化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3篇摘除
  • 3篇植入
  • 3篇隧道小切口
  • 3篇人工晶体
  • 3篇人工晶体植入
  • 3篇晶体植入
  • 3篇白内障摘除
  • 2篇血压
  • 2篇摘除人工晶体...
  • 2篇摘除术
  • 2篇植入术
  • 2篇视网膜
  • 2篇内障摘除术
  • 2篇青光

机构

  • 12篇北京市回民医...
  • 3篇常山县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张建强
  • 6篇孙存
  • 3篇陈化令
  • 2篇接英
  • 1篇王艳玲

传媒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医眼耳鼻喉...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隧道小切口摘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151例临床分析
2007年
本文总结自2001年10月~2005年12月由作者所做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56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38眼,并对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进行6~12个月观察,结果如下:
陈化令张建强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隧道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视力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6-06/2007-12就诊于我院白内障患者中,38例(38眼)经术前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前及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宽度、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眼压、视力。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周边前房<1/4CT,静态前房角镜检查>3/4象限不见巩膜突,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阳性;术后所有患者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加宽,青光眼暗室加俯卧试验均为阴性。手术前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张建强
关键词:超声乳化吸除术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表麻下隧道小切口老年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表麻下隧道小切口老年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临床观察346例表面麻醉下行隧道小切口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术后视力及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表面麻醉有效率99.5%,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少。结论:表面麻醉在隧道小切口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安全、可行,并可避免传统白内障摘除的球后、球周麻醉的诸多并发症。
陈化令张建强
关键词:表面麻醉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白内障术前血糖与术后急性前房反应及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血糖值与术后急性前房反应及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46例并发糖尿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血糖分为两组,组1患者22例,血糖<8.5mmol/L,平均(8.04±0.54)mmol/L;组2患者24例,血糖均>8.5mmol/L,平均(12.26±0.80)mmol/L。术后记录两组患者前房反应评分及消失时间,术后1wk内出现晶状体前膜的例数,以及术后6mo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例数。结果:组1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平均(1.27±0.46)分,消失时间为(5.18±0.96)d;组2前房炎症反应平均为(1.33±0.48)分,消失时间(5.21±1.29)d,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晶状体前膜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部分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时,术前血糖平稳控制在13.0mmol/L以下,仍可考虑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
张建强孙存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血糖
智能超声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Infiniti超声乳化系统中智能超声(intelligent phacoemulsification,IP)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研究,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Ⅳ-Ⅴ级核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两组,非IP组43例43眼,IP组49例49眼,分别在IP-OFF和IP-ON的模式下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时间(ultrasound time,UST)和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术后第1、7d,3mo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观察角膜水肿情况。术后第7d,3mo检查术眼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IP组的UST为48.79±7.13s,非IP组为52.51±9.6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CDE在IP组为(14.29±2.77)%,低于非IP组的(15.78±3.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术后第1d,IP组角膜水肿评分平均为2.61±0.64分,低于非IP组2.98±0.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P组79%术眼BCVA〉0.1,高于非IP组56%术眼BCVA〉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但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术后7d患者角膜水肿减轻,视力迅速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IP组为2586.26±154.71个/mm2,高于非IP组的2 497.95±211.48个/mm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六角形细胞比例IP组为(48.33±8.69)%,高于非IP组的(44.19±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IP设置有机结合两种超声模式的优势,安全高效地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视力。
孙存接英张建强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
不同手术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植入单焦点非Toric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角膜切口62例76只眼设为对照组,巩膜隧道切口58例70只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1周、3个月角膜散光、中央角膜、切口周边角膜厚度及裸眼视力。结果术后3天,两组患者均出现散光度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增加,但观察组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切口周边的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厚度基本稳定,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产生的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低,更加稳定。
孙存接英张建强王艳玲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巩膜隧道切口角膜散光
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
2007年
陈化令张建强
关键词:白内障隧道小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后发性白内障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及抑制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办法。方法:回顾性收集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患者57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后囊抛光技术分为两组,第1组未使用后囊抛光;第2组使用后囊抛光。术后观察患者视力和术后反应,对患者的后囊混浊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均较重,但视力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6mo矫正视力均>0.6。术后1a,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第1组为4%,第2组为3%,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2a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第1组为48%,第2组为19%,二者比例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手术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恢复患者视力的治疗方法,但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较高,使用后囊抛光技术能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张建强孙存
关键词: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
白内障术后干眼植入泪道栓塞治疗效果观察
2022年
通过比较可吸收泪道栓塞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两种方法,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北京市回民医院眼科2017-2019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1周诊断为干眼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泪道栓+药物组)和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并分别于干眼症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检查记录泪液分泌测量(Schirmer I test,ST-1)、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uorescein staining,FL)及泪眼眼表疾病指数量表(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比较两种方法对于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T-1、TBUT、FL及OSD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比较,其中ST-1、TBUT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FL、OSDI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泪道栓塞联合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杨新同张建强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干眼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肌酐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肌酊(creatinine,CRE)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HR)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市回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患者共97例。其中高血压患者65例,按照有无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伴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高血压组(有HR高血压组)33例,不伴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高血压组(无HR高血压组)32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民族构成与高血压组相似的病例32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病例血清Hcy、CHO、CRE的水平。检测三组间血清Hcy、CHO、CRE的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Hcy、CHO、CRE的水平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在性别比例、年龄、民族构成比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间血清中Hcy、CR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间CH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CRE水平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分级呈弱正相关(均为PV0.05)。结论血清Hcy、CRE升高促进了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降低血清Hcy、CRE水平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冯雪杨新同孙存赵媛李闻思赵朋波毕春红马萍周守红高玉芬张建强
关键词: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