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冠脉血管供血量分析装置及运行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冠脉血管供血量分析装置及运行方法,其中的分析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处理器执行的分析操作包括计算冠脉血管供血量系数,将供血量系数与预设系数值对比,得出心脏供血状态是否缺血。本发明装置的运行方法包括在导入心脏横...
- 裴海峰马鑫高亮谭彦宏闵波杨伟邹洪吴群杨旭虎刘新忠余洛海吕立远郭国峰杨兵安豫许鲁平
- 脯氨酸肽酶及其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5
- 1994年
- 本文着重对脯肽酶来源、生物学特性、纯化方法及其同工酶、血浆脯肽酶水平检测方法以及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 杨伟
- 关键词:脯氨酸肽酶肝疾病
- 枪伤止血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枪伤止血器,包括外壳体、同轴设于外壳体内的内管体、于内管体内上下滑动的活塞及连接在活塞上方的活塞杆,所述外壳体与内管体之间留有放置止血用的海绵丸的空间,所述外壳体包括直管和位于直管下方与其螺纹联接的半...
- 周占松鄢俊安李前伟邓国贤杨伟王浩宇姚基伟
- 文献传递
- 拉米夫定对人肝癌细胞MMP-9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 G2.2.15后对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00、200、300μg/m L)拉米夫定(拉米夫定100、200、300μg/m L组)作用于Hep G2.2.15细胞不同时间(3、6 d),并设立不应用拉米夫定的Hep G2.2.15细胞作为对照组。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中MMP-9及p5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拉米夫定100、200、300μg/m L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细胞增殖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作用3、6 d,与对照组比较,拉米夫定各处理组Hep G2.2.15细胞及其培养液中MMP-9及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作用后Hep G2.2.15细胞MMP-9及p53蛋白水平降低。
- 王雪杨伟李靖马存花
- 关键词:HEP基质金属蛋白酶9P53蛋白拉米夫定
- HBV DNA含量及干扰素抗体对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01年
- 杨伟焦平华杨正德王晓丹李志勇
-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DNA干扰素抗体IFNΑ
- 血清脯肽酶与肝损害被引量:1
- 1995年
- 采用CCl4致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平行动态观察了肝组织学改变与同期血清脯肽酶(PLD)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关系。急性肝损伤中,血清PLD和ALT活性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n=100,r=0.3853.P<0.01)。PLD峰值期为注射CCl4后16h,与肝坏死最严重的时相一致。PLD峰值和恢复时间均早于ALT。肝硬化形成大致可分为胶原纤维增生(1~6周),肝硬化形成(6~9周)和肝硬化(9~12周)3个阶段。其间血清PLD活性第1周开始升高、3~6周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9周后降至正常,而ALT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血清PLD活性测定是一项诊断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指标,除外急性肝损伤、PLD活性在某种程度能较好地反映进展性肝纤维化。
- 杨伟胡大荣谢青高广正左媛陈国致
- 关键词:脯肽酶丙氨酸转氨酶肝纤维化肝硬变
-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价值的初探被引量:30
- 2002年
- 为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诊断价值,肝病患者103例采血查透明质酸(HA)、层粘素(LN)、IV型胶原C末端(IV-C)、Ⅲ型前胶原(PCⅢ)和脯氨酸肽酶(PLD),同时肝穿行组织学检查;采用似然比(LR)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分析法,以病理诊断为金指标对上述血清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诊断肝纤维化时,PCⅢ、HA和PLD的AUCROC分别为0.939、0.829和0.815,该三项指标对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临界值分别为PCⅢ ■170ng/ml(LR22.049),HA■80ng/ml(LR3.458),PLD■1800IU/L(LR5.408);除HA外其他指标鉴别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价值有限,HA■250ng/ml(AUCROC0.917,LR14.319),提示肝硬化的形成。
- 杨伟焦平华王晓丹邢继章孙晓玲
-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肝组织学
-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以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医院诊治的76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恩替卡韦治疗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12、24、48周时ALT下降率、HBV-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4、12、24、48周的ALT复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48周的HBV-DNA的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替比夫定组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eAg转换率在4、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周的HBeAg血清转换率替比夫定组要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相当,替比夫定在治疗24周后对患者的HBeAg血清转阴率效果稍高于恩替卡韦。
- 杨伟王雪丁扬赵超向庆余
- 关键词:恩替卡韦E抗原慢性乙型肝炎
- 血清脯肽酶与慢性肝病被引量:4
- 1997年
- 本文通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扩大临床应用及与血清HA和PCⅢ水平的平行比较,进一步评价了血清PLD活性测定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模型显示,PLD活性变化与肝纤维化平均积分(Mf)呈"剪刀差"改变。6周前PLD活性随Mf增加而升高,6周后Mf继续增加而PLD活性逐渐降至正常,提示PLD主要是反应映肝纤维化进展,并不反映肝纤维化量的多少。慢活肝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LD升高最明显,显著高于慢迁肝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LD活性与HA及PC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从胶原蛋白合成和降解角度研究胶原蛋白代谢,能更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 胡大荣杨伟周永兴范淳张世兰李玉华李薇夏廷玉于德航郑瑞丹
- 关键词:慢性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疾病
- 血清HBV标志与HBV DNA含量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HBV血清标志(HBVM)是应用多年判断HBV感染的指标。近年来斑点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及定量检测的运用,使人们以往从HBVM中形成的观念有所改变。本文同时检测了66例HBV感染者以及28例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HBVM、斑点杂交和HBVDNA定量测?..
- 杨伟焦平华王勇马光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诊断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