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诊治分析
- 2012年
- 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对2007-01-2010-12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股骨干骨折、股骨头坏死或切割、内植物局部感染或断裂失败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PFN 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特性,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理想的有效方法。
- 王云程杨立新吴超王宏伟孟昭宇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观察与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多采用膝关节正中皮肤切口,髌旁内侧入路进行。临床上观察到,很多患者主诉TKA术后膝关节前方正中切口外侧方麻木,严重者甚至在该区域内存在“窜痛”,检查发现膝关节切口外侧有不同范围大小的皮肤感觉障碍区域,常常引起患者的担心。本研究通过测量TKA术后切口外侧感觉障碍区域的大小和温度改变,初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其规律。
- 杨立新吕厚山孙铁铮杨艺李虎
-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皮肤感觉障碍术后切口皮肤切口TKA
- 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68例(7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关节面骨折,恢复Bohler角和±issane角后用钢板固定。采用AOFAS评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68例均获得平均22(12—4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Bohler角由术前(6.5±11.6)°恢复至术后(27.2±6.8)°,Gissane角由术前(88.7±10.4)°恢复至术后(123.5±10.2)°。19足出现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适当的手术时机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 杨立新孟昭宇王云程
-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
- 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 2006年
- 杨立新张东正王洪伟王云程
- 关键词: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转归的5年随访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5年患者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区域的转归进行随访,并分析相关因素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08-10—2008-12对67例(100膝)晚期膝关节疾病行TKA术后1周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分布大小进行测量,术后5年进行随访,将术后1周与术后5年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区域大小进行对比,并行膝关节KSS、WOMAC、SF-36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随访44例(67膝),术后5年随访中所有患者已无痛觉缺失区,25.4%(17/67)膝关节切口外侧感觉减退已完全恢复,74.6%(50/67)膝关节仍存在切口外侧痛觉减退区;痛觉减退区面积为0~42.6(10.63±11.80)cm^2,较术后1周时减少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01)。术后5年有主观麻木感11膝,无主观麻木感56膝,两者术后5年的痛觉减退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01);主观麻木与客观麻木患者与KSS评分、WOMAC评分、BMI、是否髌骨置换等均无相关性。术后5年痛觉减退面积与切口长度、髌骨置换与否、BMI、手术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术后5年时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与术后1周及术后5年的痛觉减退面积无相关性。结论 TKA术后切口外侧感觉障碍面积可随时间大部分或完全恢复,其最终转归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 杨立新吴旭孟昭宇杨艺王宏伟吴超孙铁铮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