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全 作品数:48 被引量:295 H指数:11 供职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一种高速公路桩墙式复合路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桩墙式复合路基,包括多层分别由下至上依次铺筑的加固层,多层加固层的顶部铺筑有硬壳层,加固层包括混合土层和多个间隔排列构筑在混合土层内的加固土层,每层加固层中的加固土层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多层加... 李晓军 马嘉昕 王晓华 梁居伟 马建全 刘飞文献传递 基于可靠度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11年 基于可靠度理论,用Janbu Simplified法、Ordinary法、Spencer法、Morgenstern-Price法和BishopSimplified法5种极限平衡方法对集安市某金矿矿区设计尾矿坝边坡可靠性做了分析,综合考虑影响计算边坡可靠性的各个因素,设计了蒙特卡洛法模拟次数分别为500、1 000、2 500、5 000、10 000和20 000等6种计算工况,岩土参数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贝塔分布、三角形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6种情况,岩土参数的相关系数为-1.0~1.0按0.1等幅变化的21种情况,水平地震加速度为0~0.1 g按0.02 g等幅递增加载的5种情况,降雨量从10 mm/d到50 mm/d,5 mm/d等幅变化的9种情况。研究发现:参数服从不同概率分布函数下,在各个计算方法下得到的安全系数和破坏概率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岩土参数间的相关性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小,但对破坏概率的计算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地震加速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大;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安全系数曲线迅速降低,呈近线性递减,而破坏概率曲线先平缓后陡升,呈非线性关系。 马建全 李广杰 张文 徐佩华 王雪冬 彭帅英关键词:可靠性分析 蒙特卡洛法 概率分布 地震效应 降雨量 淤泥质软土地区路基双硬壳层就地加固填筑结构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区路基双硬壳层就地加固填筑结构及方法,该结构包括铺筑在淤泥质软土层上的第一硬壳层以及多个分别穿过第一硬壳层和淤泥质软土层打至下覆基岩上的端承桩,第一硬壳层上依次铺筑有多层加固层、以及第二硬壳层... 李晓军 王晓华 梁居伟 马建全 刘飞淤泥质软土地区路基双硬壳层就地加固填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区路基双硬壳层就地加固填筑结构,包括铺筑在淤泥质软土层上的第一硬壳层以及多个分别穿过第一硬壳层和淤泥质软土层打至下覆基岩上的端承桩,所述第一硬壳层上铺筑有多层加固层,多层所述加固层的顶部铺... 李晓军 胡陈直 王晓华 梁居伟 马建全 刘飞文献传递 基于点稳定系数法的斜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基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构架,界定了点稳定系数的概念,并推导其计算公式。利用Geostudio软件建立了均质斜坡模型及计算其应力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MATLAB软件计算斜坡模型中各点的点稳定系数,勾绘出斜坡体内不同稳定度区域,探析了斜坡稳定性,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对直立斜坡,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为不稳定,但点稳定性系数法勾绘出坡脚及坡脚底部存在两处不稳定区域;对60°斜坡,点稳定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坡脚处存在潜在不稳定区域,而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坡体处于稳定状态;对45°斜坡,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为稳定,计算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得到结论:点稳定系数法不需要假设或指定某一形状滑面进行斜坡稳定性评价,且可考虑应力集中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极限平衡法以稳定系数表达计算结果,而点稳定系数法以不稳定区域表达计算结果。在分析了应力和岩土体力学参数因素对点稳定系数法计算结果的敏感性后发现:相对于极限平衡法,岩土体力学参数对点稳定系数法影响更为敏感,存在黏聚力界限点和内摩擦角界限点,且对均质斜坡破坏形式(局部滑动变形破坏或整体压缩变形破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马建全 王念秦 张新社关键词:斜坡稳定性 高烈度区库岸填石路基边坡稳定性及沉降分析 被引量:13 2019年 高填方填石路基边坡稳定性及沉降问题一直都是高速公路建设、施工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西部山区高速公路浸水高填石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压实度下填石材料的干重度、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了不同压实度填石材料、库水位升降和地震作用对路基边坡稳定性和沉降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同一库水位条件下,边坡稳定系数随着压实度增大而增大;不同压实度条件下,边坡稳定系数随着库水位的变动都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地震工况下,压实度93%、94%的填石路基边坡稳定性不满足公路工程抗震规范要求;天然工况下,随着压实度的提高,路基的变形值逐渐降低,路基以垂直变形为主,有向临空面侧向挤出趋势;地震工况下,随着压实度的提高,路基的相对变形值逐渐降低,但位移量较天然工况明显增大,路基以水平向外变形为主,且相对位移量等值线与地层岩性交界面平行,可能会沿着路堤与基底的交界面发生破坏。 马建全 李凯 李识博关键词:填石路基 边坡稳定性 沉降分析 数值模拟 水库库岸 灌溉引起的黄土工程地质性质变化 被引量:10 2013年 引水灌溉改变了黄土的原生环境,使黄土在增湿乃至饱和的过程中,微结构、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成为诱发黄土灾害的重要条件。以甘肃省黑方台灌区为研究区,开展从原位试验到室内测试、从传统土力学到非饱和土力学、从微观到宏观的多角度系统研究,揭示灌溉引起的黄土工程地质性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灌溉造成黄土原生结构破坏,孔隙总量和孔隙度普遍减小,造成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干密度等物理性质指标增高,天然孔隙比降低,黄土压缩性和湿陷性趋低,抗剪强度降幅尤为明显;从非饱和土力学角度看,灌溉使得黄土含水量增加,基质吸力降低,非饱和黄土强度参数也随之呈递减趋势;从黄土时效变形分析看,灌溉使得黄土更易发生蠕变变形和破坏。 胡炜 朱立峰 张茂省 裴赢 毕俊擘 马建全关键词:黄土 工程地质性质 灌溉 黑方台 甘肃永靖黑方台地区黄土滑坡土的力学性质 被引量:9 2013年 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黄土力学性质相比,包气带黄土力学性质具有不同的表征参数和测试方法,其对黄土斜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甘肃黑方台地区黄土为例,分别采用张力计和轴平移技术量测了黄土的部分区段土-水特征曲线,依据Gardner、Van Genuchten和Fredlund and Xing 3种经验公式对轴平移测试数据进行拟合,获取了完整的土-水特征曲线。基于GDS多功能三轴仪,通过控制基质吸力的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考虑基质吸力的黄土强度参数。结果显示:张力计和轴平移技术量测的部分区段土-水特征曲线具有相近的曲线形态,但张力计曲线位于轴平移技术曲线的上方;当基质吸力由100kPa减小至20kPa时,黄土内摩擦角减小约1°,粘聚力下降近22kPa;拟合所得的黑方台地区黄土的基质吸力摩擦角为15.6°。试验为进行黑方台黄土斜坡的非饱和渗流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数。 朱立峰 胡炜 张茂省 唐亚明 毕俊擘 马建全关键词:黄土 土-水特征曲线 基质吸力 粘聚力 摩擦角 黑方台 十天高速成县段路堑边坡失稳机理分析及治理方案 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十天高速成县段路堑边坡有挖必滑的现象,从地质条件和坡体物质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边坡破坏内在因素为构造、坡体物质结构和地下水渗流,诱发因素为坡脚开挖,边坡破坏力学机理是堆积层的蠕变-拉裂-蠕滑式破坏,变形破坏过程为开挖卸荷蠕变、后缘拉裂滑面贯通和蠕滑破坏。根据坡体物质成分和变形机理,分别提出综合治理方案:坡冲积粉质黏土堑坡采取坡脚支挡、坡面防护和截排水;崩坡积粉质黏土夹块石堑坡采取坡脚支挡、坡面绿化和截排水;崩积块碎石堑坡采取坡面绿化或坡面圬工防护工程和地表截排水方案。治理方案得到了工程验证。 安玉科 樊江 马建全关键词:十天高速 路堑边坡 失稳机理 煤岩采动应力-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以榆树湾煤矿为例 被引量:7 2022年 为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土体内采动应力-裂隙带发育规律,提出局部稳定指数的概念,定量勾绘煤层上覆岩体内破坏和未破坏的区域,并以榆树湾井田某综采工作面为例,探讨采动裂隙场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层上覆岩土体内先后产生煤层顶板破坏区、浅表层破坏区、基岩-松散层接触破坏区3个破坏区域;采动裂隙带高度随开采工作面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稳定”发育规律,而采动裂隙带宽度则呈现“线性上升”发育规律;提出裂高采比和裂宽采比的概念,得出榆树湾井田某综采工作面的裂高采比为19,基岩-松散层接触破坏区的裂宽采比为23.5,浅表层破坏区的裂宽采比为31。经对比分析,文中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验证性和适用性,可为保水采煤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马建全 吴钶桥 彭昊 夏玉成 夏玉成 肖乐乐关键词:导水裂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