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瑜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教学
  • 2篇蛋白
  • 2篇生物化学
  • 2篇脱氢
  • 2篇脱氢枞胺
  • 2篇希夫碱
  • 1篇点突变
  • 1篇定点突变
  • 1篇圆二色
  • 1篇圆二色谱
  • 1篇脂肪酶
  • 1篇乳液
  • 1篇乳液聚合
  • 1篇色谱
  • 1篇设计性
  • 1篇生化
  • 1篇生化实验
  • 1篇生物催化
  • 1篇生物化学教学
  • 1篇生物化学教学...

机构

  • 10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张瑜
  • 7篇李迅
  • 7篇王飞
  • 2篇龙剑英
  • 2篇费宝丽
  • 2篇刘庆波
  • 2篇徐武双
  • 1篇吴真
  • 1篇王亮亮
  • 1篇解静聪
  • 1篇季永新
  • 1篇张洁
  • 1篇王平平
  • 1篇张军
  • 1篇潘青青
  • 1篇许蕊
  • 1篇黄志向
  • 1篇王丽君
  • 1篇陈秀霞
  • 1篇殷彬

传媒

  • 2篇林产化学与工...
  • 2篇学园
  • 2篇林业工程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涂料工业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质素原料制备烃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木质素是由烷基化的甲氧基苯酚通过氧或碳连接的高度交联的大分子,可用于制备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以来源广泛的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烃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木质素催化热解是制备烃类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木质素降解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笔者概述了近年来木质素原料(含模型物)制备烃类化合物的研究成果,包括木质素转化烃类化合物的催化体系、溶剂体系、烃类化合物尤其是单环芳烃(MAHs)得率和选择性的调控以及利用木质素制备烃类化合物的其他方法,着重介绍了木质素催化裂化及催化加氢脱氧制备烃类化合物的催化体系,并总结了木质素在亚/超临界流体及离子液体中烃类转化的最新成果,最后对木质素制备烃类化合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王飞吴真张军潘青青张瑜李迅
关键词:木质素烃类化合物催化裂化木质素降解
钙离子对木聚糖酶Xyn10A热稳定性的影响
2017年
木聚糖酶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纺织、能源等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较为重要,它直接影响酶的反应温度及使用效率。添加Ca^(2+)能够显著提高来源于Thermotoga thermarum DSM 5069的木聚糖酶Xyn10A在高温(85℃)条件下的热稳定性。为解析Xyn10A酶蛋白中的Ca^(2+)结合区域及热稳定性机制,笔者采用蛋白质结构模拟和定点突变技术以确定该结合区域,并分析其对于酶热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酶蛋白的建模和结构比对结果表明,GH10家族木聚糖酶的结构保守性远大于其序列保守性;木聚糖酶Xyn10A中局部环区(712IYRDNATKYEIPP724)涉及Ca^(2+)的结合功能,同时其热稳定性依赖于该环区与Ca^(2+)之间的亲和力。对该环区的定点突变和删除突变导致Xyn10A无法有效地结合Ca^(2+)。Ca^(2+)可与酶蛋白中的(712IYRDNATKYEIPP724)环区形成配位键,显著降低Xyn10A酶催化结构域的柔性和自由度,使Xyn10A酶能够在高温下保持优良的热稳定性,进而有效地发挥其高温催化水解木聚糖的能力。
陈秀霞王亮亮张瑜李迅王飞
关键词:热稳定性定点突变
甲基丙烯酸环氧酯及其乳液的合成研究
2012年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环氧酯(EM)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制备丙烯酸改性的水性环氧乳液,其中EM是由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发生开环酯化反应生成的含有双键的改性环氧树脂。实验研究了EM的合成工艺和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单体与EM的用量等因素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比为2∶1的复合乳化剂体系,其用量为8%,引发剂用量为0.7%,丙烯酸类单体和EM的质量比为1∶1时,得到的乳液性能优异。
张瑜季永新
关键词:乳液聚合
高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提高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质量,文章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从双语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张瑜李迅王飞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教学质量
N端延长对大肠杆菌铁蛋白结构稳定性及其自组装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延长的N端肽链对铁蛋白结构稳定性及蛋白自组装的影响,为在N端融合生物分子构建功能性纳米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在大肠杆菌铁蛋白N端添加6个组氨酸残基,所得重组蛋白采用体积排阻色谱、非变性凝胶电泳和圆二色谱等手段与野生型铁蛋白的聚合态、二级结构及热力学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体积排阻色谱表明野生型铁蛋白在溶液中以24聚体和二聚体混合物形式存在,但突变蛋白仅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非变性凝胶电泳实验结果与体积排阻色谱结果吻合,即突变蛋白仅显示1条带,且与野生型铁蛋白的2聚体迁移位置基本相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突变蛋白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类似,呈典型的α-螺旋结构,突变蛋白的Tm值比野生型降低了1.1℃。【结论】在大肠杆菌铁蛋白亚基的N端增加6个组氨酸残基所得突变蛋白的二级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却无法形成24聚体壳状结构,在溶液中仅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且热力学稳定性有所降低。N端的延长可能导致铁蛋白单体构型发生改变,因而无法进一步组装成壳状结构。
张瑜刘中车王丽君李迅王飞
关键词:细菌铁蛋白热力学稳定性
植物生化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植物生物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调整植物生物化学实验组成,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能动性与创新性。
李迅张瑜王飞
关键词:生化实验设计性教学模式
新型嗜热耐碱脂肪酶的纯化表征及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将来源于解脂嗜热互营杆菌(Thermosyntrophalipolytica)的脂肪酶(TlLipA)基因tll1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通过热处理和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TlLipA分子量为53×103,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为8.0。在55~65℃范围内酶活较高且比较稳定;在pH7.0~11.0于室温保存1h后,残留相对酶活仍达80%以上。1mmol/L金属离子Zn2+、Fe3+和试剂SDS,0.05%(质量分数)Tween80,对酶活力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残留相对酶活皆低于15%;1mmol/LMg2+、Mn2+对酶活力表现出轻微的激活作用。由底物专一性实验可得,该酶对辛酸对硝基苯酯(C8)和癸酸对硝基苯酯(C10)偏好明显。以棕榈酸对硝基苯酯(p-NPP)为底物,该酶动力学参数Km值为0.23mmol/L,Vmax为33.50mmol/(L·min),kcat为22.83S-1。以重组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制备生物柴油,含水率20%,酶加量200U/g油,醇油比为4∶1的条件下,在55℃催化大豆油反应48h,收率可达91.75%。
张昕怡许蕊王钰棋张瑜张瑜李迅
关键词:生物催化生物燃料脂肪酶酶学性质
N-(2-亚甲基吡啶)脱氢枞胺希夫碱及其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运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具有抗癌活性的N-(2-亚甲基吡啶)脱氢枞胺希夫碱(L)及其铜配合物[Cu(L)2Br]Br(1)在模拟生理条件(p H值7.2)下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1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L为动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表明L和1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且结合反应是由焓和熵驱动的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化合物与BSA的作用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圆二色谱也证明了化合物能够显著改变BSA的构象,由典型的α-螺旋结构变为扭曲链。
王平平黄志向高炜琳张洁徐武双张瑜刘庆波龙剑英费宝丽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
脱氢枞基苯并咪唑希夫碱和酰腙衍生物与DNA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合成了脱氢枞胺和脱氢枞酸的衍生物脱氢枞基-1-甲基苯并咪唑希夫碱(1)和脱氢枞基-1-甲基苯并咪唑酰腙(2),并通过红外、质谱、元素分析和核磁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运用荧光光谱,黏度分析和图二色(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化合物1、2和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在荧光光谱中,通过在DNA-溴化乙锭(EB)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1和2,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明显的猝灭效应,由此推测化合物可能与EB一样插入到了DNA的碱基对中,再根据Stern-Volmer方程分析得出,化合物1与DNA作用强于2;黏度分析中,随着化合物1和2浓度的增加,DNA的黏度逐渐增加,且化合物1增加的幅度大于2;CD光谱中,相同浓度的不同化合物使DNA的CD信号的改变量不同,并且化合物1对DNA构型的影响要强于2,三者的实验结果均表明化合物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DNA作用。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在抗坏血酸(Vc)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物1和2均能够对PBR322 DNA质粒进行单股切割,在Vc不存在的条件下,1能够对DNA质粒进行单股切割。结果表明:化合物1具有更强的与DNA作用的能力。
殷彬徐武双解静聪张瑜刘庆波龙剑英费宝丽
关键词:脱氢枞酸脱氢枞胺苯并咪唑希夫碱酰腙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对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反思,并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张瑜李迅王飞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