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出血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和生活行为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和生活行为因素研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脑出血发病率。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485例脑出血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美国飞利浦iu22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粥样病变筛查,对影响颈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行为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Logisitc多因素分析,并分析不同性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差异。结果 40~49岁脑出血高危人群以轻微病变为主,而年龄〉70岁以上患者则以严重病变为主。轻微病变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而严重病变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病变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2种以上慢性疾病体育锻炼〈3次/周、高盐饮食、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微病变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是轻微病变的高危因素,而年龄、超重、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是严重病变的高危因素。脑出血高危人群中女性高血脂、高血压、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吸烟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尽早发现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轻微病变患者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降低脑出血发病率。
- 刘婷婷杨忠兰杨泽伟
- 关键词:脑出血高危人群
- 重症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变化与病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与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致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41例)、乙组(44例)、丙组(38例)、丁组(37例);选取同期40例健康患儿为对照组,各组检测血CD_3^+、CD_4^+、CD_8^+、CD_4^+/CD_8^+的不同表达水平,比较四组手足口病危重型发病率。结果:(1)四组手足口病与对照组比较,CD_3^+、CD_4^+及CD_4^+/CD_8^+比值明显降低,手足口病各组比较,丁组至甲组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_8^+明显增高,丁组至甲组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危重型发病率甲组最高,丁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乙、丙两组比较,危重型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EV71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者细胞免疫极度异常,更易发展为危重型。
- 刘婷婷李文莲李文菊陈寿珊
-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EV71病毒肺炎支原体细胞免疫
- 一种新生儿风险预测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生儿风险预测系统,尤其涉及患病风险预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以获取产妇年龄、产妇血型、产妇妊娠期病症和和新生儿胎数;产前分析模块,用以对产前风险参数进行分析,还用以获取产儿病况;第二获取模块,用...
- 袁明勤 刘永会刘婷婷
-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探讨
- 2012年
- 将1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的卒中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刘婷婷
-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
- 出血性脑梗塞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有:心源性脑栓塞14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其他原因2例,好发于颈内动脉系供血区,少数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根据CT表现可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又可分为出血性脑梗死Ⅰ型、出血性脑梗死Ⅱ型、脑实质血肿Ⅰ型以及脑实质血肿Ⅱ型,临床表现复杂并且多变,CT和MRI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后,好转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6.67%。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有:心源性脑栓塞、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或溶栓史,常发生于脑梗塞后的3天内,应注意观察发病过程并给予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出血性脑梗死Ⅱ型和脑实质血肿Ⅱ型预后较差。
- 刘婷婷
-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塞发病原因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