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莎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麦秆
  • 2篇厌氧
  • 2篇厌氧发酵
  • 2篇小麦
  • 2篇小麦秸秆
  • 2篇麦秸秆
  • 2篇秸秆
  • 1篇酸预处理
  • 1篇猪粪
  • 1篇敏感性
  • 1篇混合发酵
  • 1篇混合厌氧发酵
  • 1篇鸡粪
  • 1篇甲醇
  • 1篇发酵
  • 1篇丙酮
  • 1篇醋酸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陕西省循环农...

作者

  • 3篇杨改河
  • 3篇王晓娇
  • 3篇周莎
  • 2篇张彤
  • 2篇韩新辉
  • 2篇黎雪
  • 2篇翟宁宁
  • 1篇冯永忠
  • 1篇任广鑫
  • 1篇毛春兰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麦秆酸预处理后与猪粪混合发酵提高产气量的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的酸处理对麦秆混合发酵过程中各指标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醋酸浓度、时间处理后的麦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进程中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p H值变化和甲烷产量,探究各指标的关系并优化得出最佳醋酸处理组合,以期为酸预处理混合发酵实现高甲烷产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醋酸处理后的麦秆通过与猪粪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甲烷单位产量,增幅为124.28%-207.40%.发酵过程中还原糖、VFA、p H值间相互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得到醋酸处理的最优组合为浓度3.35%、时间6.75d,最大甲烷单位产量751.97 m L·g^-1(以VS计).
周莎黎雪翟宁宁张彤邹书珍毛春兰王晓娇杨改河
关键词:醋酸小麦秸秆猪粪混合发酵
有机溶剂预处理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前,通过对秸秆进行化学预处理后产沼气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以酸碱作为预处理试剂最为常见,但酸碱试剂对设备腐蚀较严重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故试验选择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溶剂甲醇、丙酮进行预处理。为此,利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小麦秸秆为发酵原料,通过p H值、VFA、甲烷含量、还原糖等指标分析了秸秆经不同浓度的甲醇、丙酮处理后其厌氧发酵产气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3%、4%、5%的甲醇、丙酮预处理后的秸秆的累积产气量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其中,5%丙酮处理秸秆后的发酵效果最好,较对照产气量增加了81%;经5%甲醇处理组的秸秆甲烷含量达到68%。
黎雪周莎王晓娇韩新辉杨改河
关键词:小麦秸秆厌氧发酵甲醇丙酮
鸡粪与麦秆混合厌氧发酵环境中各因子响应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探究发酵过程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响应关系,以鸡粪和麦秆为发酵原料,利用Canoco4.5软件对鸡粪/麦秆不同比例混合发酵条件下不同发酵阶段内各因子进行分析,以阐明各发酵阶段内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当鸡粪/麦秆以5∶5的比例混合时,能获得最佳单位甲烷产量(90.56 m L·g-1,以VS计).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甲烷产气速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将其根据产气速率的大小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第Ⅰ阶段(预备期)、第Ⅱ阶段(高峰期)、第Ⅲ阶段(消退期).不同发酵阶段影响单位甲烷产量的主效因子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第Ⅱ阶段的主效因子为发酵基质的C/N,第Ⅲ阶段为p H值.各发酵阶段因子间相关性各异,第一阶段因子间相关性最强,此后相关性逐渐降低.因此,针对不同阶段各主效因子分别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发酵效率.
周莎王晓娇张彤翟宁宁冯永忠任广鑫韩新辉杨改河
关键词:敏感性麦秆鸡粪厌氧发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