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
- 作品数:52 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膨胀脂肪抽吸术与传统梭形切除术治疗副乳腺的效果
- 2017年
- 目的:比较膨胀脂肪抽吸术与传统梭形切除术治疗副乳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副乳腺切除患者140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70人(共134例副乳)采用膨胀脂肪抽吸术,对照组70人(共128例副乳)采用传统梭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脂肪液化、术后感染率、术后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副乳腺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2,P=3.75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脂肪液化率低(χ2=0.731,P=0.021),术后感染率低(χ2=0.663,P=0.014),术后愈合时间短(t=15.344,P=0.020),术后满意度高(χ2=3.933,P=0.032)。结论:膨胀脂肪抽吸术比传统梭形切除术治疗副乳腺更有优势,微创美观,适合在临床上开展推广。
- 赵呈祥何涛
- 关键词:副乳腺手术
-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1例被引量:1
- 2004年
- 张明鸣何涛达明绪罗婷郑亚民钱昆
- 关键词: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肿瘤手术并发症
- 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其意义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血清标本并检测与胃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果:CEA、CAl9-9、CA-125及CA72-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A15-3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联合检测CEA、CAl9-9、CA-125及CA72-4有助于提高胃癌及腹膜转移的检测率,而CA15-3在胃癌及腹膜转移中无指示作用.
- 何涛陶春林乃龙刘铁军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胃癌腹膜转移
- 乳腺癌诱导分化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中国每年新诊断乳腺癌和因为乳腺癌死亡的患者分别占全世界的12.2%和9.6%。针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疗法辅助。传统的化疗因为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大,诱导分化治疗渐成为热点。
- 薛文潮何涛王辉坡
- 关键词:诱导分化乳腺癌药物
- 胆囊胆固醇结石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是多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COX-2参与胆囊结石成核因子,与胆固醇合成酶活性、胆囊炎症反应等有关,促使胆囊结石的形成;将45条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候选基因分为6大类,此些基因主要编码脂类代谢相关蛋白及胆囊相关蛋白;目前共发现了23个Lith基因被确认与胆囊结石有关。
- 布和何涛
- 关键词:胆囊基因胆固醇结石
- 在胃癌腹膜转移中IGFBP-2蛋白作用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胃癌腹膜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35例外科切除胃癌标本的正常黏膜、肿瘤原发灶和腹膜转移灶进行IGFBP-2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其积分光密度。结果:肿瘤原发灶中IGFBP-2蛋白表达水平比正常黏膜明显增高(P<0.05),腹膜转移灶中IGFBP-2蛋白表达较原发灶显著下调(P<0.05);正常黏膜与腹膜转移灶中IGFBP-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BP-2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生长呈正相关,而与腹膜转移程度呈负相关。
- 何涛赵紫罡张明鸣伍晓汀
- 关键词:IGFBP-2胃癌腹膜转移免疫组化
- 新型甘露聚糖-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免疫佐剂
-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多种新型亚单位疫苗,包括重组蛋白、多肽、DNA等.采用N,O-羧甲基壳聚糖和多醛基甘露聚糖制备了一种新型水凝...
- 巩长旸何涛
- 关键词:流变学性能
- 改良Soave治疗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粪便潴留综合征3例
- 2008年
- 刘铁军何涛
- 关键词:综合征潴留不全肠梗阻进行性加重
-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与传统切开引流方法治疗乳腺脓肿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式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与直接切开引流方式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既定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 Med、Medline、Ebsco等;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9月,检索语言为中文、英文。收集所有符合条件超声引导下穿刺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RCT文章11篇,共59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乳腺脓肿在治愈率[OR=1.85,95%CI(1.13,3.01),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18,95%CI(0.07,0.45),P=0.00],切口愈合时间[SMD=-1.65,95%CI(-1.91,-1.39),P=0.00]、换药次数[SMD=-4.34,95%CI(-7.92,-0.76),P=0.02]等方面较传统切开引流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切开引流术式相比,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技术在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的比较上均占优势。
- 王伟何涛王辉坡
- 关键词:乳腺脓肿超声引导抽吸切开引流META分析
- 高血压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年龄、性别、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探讨高血压这一常见基础疾病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之间存在何种相关性。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在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入住并确诊为DVT的病人71例作为病例,随机选择同时期入住该院的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71例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高血压史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非高血压人群患DVT的4.399倍,D-二聚体不正常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3.483倍,同型半胱氨酸不正常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4.337倍,C反应蛋白不正常的人群患DVT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5.632倍。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中老年人,高血压史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可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高血压中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增加了患DVT的风险。
- 张妮娜何涛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高血压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