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剑 作品数:42 被引量:165 H指数:9 供职机构: 广州血液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影响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基于前景理论模型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利用量表调查方法,探求框架效应与高校学生献血意愿之间的中介和调节因子,剖析影响其参加无偿献血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前景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分别设计获益型与损失型材料,编制无偿献血行为决策评价量表;对广州市2所综合性高校内共1000名在校学生进行量表调查,考察不同信息框架对其献血意愿的影响。结果阅读损失型材料的参与者表达了更高的献血意愿(M_(获得)=3.75,s=1.01;M_(损失)=4.04,s=1.01,t_((298))=-4.59,P<0.001);感知献血风险为信息框架与献血意愿的调节因子,即损失型量表使感知献血风险较高的参与者产生更高的献血意愿;而共情与感知他人需求为框架效应与献血意愿的链式中介因子,即损失型量表使参与者产生更多共情,从而更强烈地感知他人需求,进而增加献血意愿。结论感知献血风险、共情和感知他人需求是影响高校学生献血意愿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发现损失型的量表能激发其更高的献血意愿。建议使用不同关注点的宣传方式招募高校学生,观察其实际献血的行为,对比不同框架的效果。 欧阳剑 戴琳 黄晓莹 陈锦艳 何博 梁华钦关键词:无偿献血 应用信息型量表发展无偿献血者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国内造血干细胞供不应求,探索有效的方法动员更多的献血者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方法设计信息型量表和对照型量表,2个量表条目相同,均包含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和需求程度等的问题,但信息型量表提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对照型量表不提示。对3 000名在广州市献血的献血者随机分组,其中1 500位纳入干预组(填写信息型量表),另外1 500位纳入对照组(填写对照型量表)。结果填写信息型量表的献血者表达出更高成为干细胞志愿者的意愿(M_(信息)=4.32,SD=0.87;M_(对照)=4.02,SD=0.93,t_((529))=3.87,P<0.001);利他主义和感知需求(认为造血干细胞的需求程度)为分组与意愿的调节因子,即信息型量表使利他主义较强烈和感知需求较高的献血更愿意成为干细胞志愿者;而感知风险(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的负面影响)为分组与意愿的部分中介因子,即信息型量表使献血者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风险较低,从而使其成为干细胞志愿者的意愿更强烈。结论本研究发现信息型量表能有效动员献血者成为干细胞志愿者。 林慧希 吴笛 谢钊 何军 欧阳剑关键词:献血者 造血干细胞 意愿 随机对照研究 动机问卷与障碍问卷调查对于招募流失或(和)消极献血者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问卷调查对重新招募流失或(和)献血者的效果,确保血站固定献血者队伍对血源的有效保障和供应。方法针对有多次献血经历的流失或(和)消极献血者制作《献血动机问卷》、《献血障碍问卷》2种问卷(分别询问"最近1次献血的动机",如"救治病人而献血"等;和"不再参加献血的原因",如"附近没有献血点"等),于2020年5月18~25日,以末次献血时间在2018年1月1日~2018年5月17日的献血次数≥3次的13093名广州地区献血者为对象,发送包含对应电子问卷链接的短信,随机干预1组(n=4364):发放并要求填写《献血动机问卷》;干预2组(n=4364):发放并要求填写《献血障碍问卷》;对照组(n=4365):不发放任一问卷。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和平均干预效应(ATT)方法,分析3组献血者在发放问卷后2个月内再次献血(率)的差异。结果有效问卷(填写)返回率5.422%(710/13093),其中干预组1为7.424%(324/4364),干预组2为8.845%(386/4364)。返回问卷显示,干预组1献血者表示最近1次献血的动机是"献血能拯救病人"的得分为最高(2.31±0.79),干预组2献血者表示不再参加献血的障碍以"附近没有献血点"的得分为最高(2.31±0.80)。观察2个月后,ITT分析:各组别之间的再次献血率相近(Ps>0.05);ATT估计:再次献血率干预组1、干预组2分别为5.56%(18/324)、3.11%(12/386)(P<0.05)。结论献血动机问卷对于促进多次献血者再次(继续)献血起到了1种简单便捷的提醒作用,有助于流失或(和)消极献血者回归。 黄晓莹 欧阳剑 黎世杰 陈锦艳 戴琳 梁华钦关键词:献血动机 献血者招募 固定无偿献血者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固定献血者定期献血对其体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水平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中心参加献血的固定献血者当中随机抽取240人(份)的血样[(4~5 mL/人(份)),EDTA-2K抗凝管]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200名正常值范围内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Ferene法测定2组受检者的血清铁(SI),化学发光测定血清铁蛋白(SF),以及鞘液电阻法测定血常规等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受检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血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值范围;SI(mol/L)为17.13±4.36 vs 17.82±5.78(P>0.05),SF(ng/mL)为98.34±52.74 vs 147.52±91.52(P<0.05)。结论固定无偿献血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献血者的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因此在统筹献血活动时需密切随访以上指标,保障固定献血者安全。 何博 苏玮 苏玮 欧阳剑 梁雪开 黄晓斌关键词:固定献血者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 广州市社区无偿献血开展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无偿献全血数据和无偿献血开展的现状,探索社区无偿献血新模式的发展。方法选取在2008-2015年广州市区内辖区以街道名义组织的大型献血活动和社区无偿献全血活动,分析由辖区街道一级动员和组织辖区内居民参加社区献血的比例和增长率。结果 2015年广州市区内共有262 897人次参加无偿献全血,共418 267单位,团体单位献血人次占50.90%,献血量占45.79%。社区献血活动参加献血的人数和献血量都呈上升的趋势,2015年社区无偿献全血人次为40 295,献血量为55 122 U,分别比2014年增长11.20%和9.86%。社区献血所占团体单位献血的人数和献血量比例从2008的7.41%和8.59%增加到2015年的43.08%和28.78%。结论社区献血工作模式是未来无偿献血工作之路,采供血机构应通过尝试更多新型社区献血,深化与社区互动,构建稳定的社区献血服务模式,无偿献血才能稳定、健康和持续地发展。 何军 贝春花 欧阳剑 谢钊 杨廉尊关键词:无偿献血 全血 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复检结果及再次献血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被暂时屏蔽的献血者复检结果和再次参加献血的检测结果。方法分析2014年-2015年在广州市进行血液复检的献血者,并跟踪至2016年6月30日,分析其再次献血率和再次献血的检测结果。结果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3.07%,其中暂时屏蔽的献血者为10 625人次。共有1 230人次进行血液复查,其中916人次复查合格解除屏蔽。复检合格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与献血次数呈正相关(P<0.01)。共有593人次再次参加献血,其中523人次血液检测合格。复检前献血次数越多,复检合格再次参加献血的机会越大(P<0.01)。结论做好献血者的回访以及被暂时屏蔽的献血者的血液复检工作,减少假阳性筛查结果对献血者流失的影响。 欧阳剑 贝春花 何军 戎霞关键词:血液检测 血液复检 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评估 目的对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为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电话及短信通知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后,检测结果符合《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 陈锦艳 谢桂芸 梁华钦 黎世杰 蓝琴 欧阳剑 何博 戎霞 汪传喜 贝春花 付涌水文献传递 互助无偿献血政策取消对广州市无偿献血情势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全面取消互助献血政策对该市无偿献血的影响。方法1)在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中收集2016年7月~2019年12月(广州市正式取消互助献血政策日前后42个月)的无偿献(采)血数据,包括献全血和献血小板人次,按"月"做间断时间序列分析;2)随访在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献过血[包括全血和成分血(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至2019年12月31日,使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其再次献血情况。结果间断时间序列分析:取消互助献血的政策对献全血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献机采血小板的人次提升有明显的正面效应;2016年全血和血小板献血人次均以自愿献血为主(86.4%和60.8%);互助献血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双试剂)总体比自愿献血高(P<0.01),但是对于献血≥2次者不合格率来说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无论是互助献血者、自愿献血者或者是混合献血者,在取消互助献血后的再次献血率均比取消互助献血前高(互助:4.7%vs 4.0%,自愿:24.8%vs 9.9%,混合:36.3%vs 28.1%,P<0.01);互助献机采血小板者在取消互助献血后再次献血率有所降低,但自愿献机采血小板者却有所提升。结论取消互助献血对广州市无偿献血情势没有发生负面影响,相反由于此前本中心为建设自愿无偿献血长效机制采取的各种措施显效,无偿献血人次有所升,临床用血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欧阳剑 何军 黄晓莹 刘洁文 陈锦艳 梁华钦关键词:自愿无偿献血 献血者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奉献奖献血者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法及半结构访谈法构建调查问卷,确定了27个与影响因素和行为特征相关的条目,采用Likert 5级量表分别按等级赋值1—5分。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对通过本中心申报,获得2015—2016年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及2014—2015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献血者展开完全随机的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结果总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 787。无偿献血奉献奖献血者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可用7个因子解释:献血服务满意度、无偿献血政策、献血的益处、亲密关系者支持、无偿献血宣传、面对献血阻力的态度、献血相关知识,其平均得分分别为3. 92、2. 24、4. 42、3. 57、3. 27、4. 37和3. 12。结论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献血目的更倾向自身内在动机;做好献血服务,保护好献血者的内在动机和爱心,是最重要的保留和维护措施。 陈锦艳 欧阳剑 柯蓉蓉 许颖莹 谢桂芸 郑晓晓 梁华钦 黎世杰 付涌水 贝春花关键词:影响因素 基于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献血者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群体生活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并探讨献血次数与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在2020年5—8月在本中心17个街头献血点的13042名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来描述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群体生活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特点;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献血次数与其相关性。结果对13042名献血者的调查发现部分献血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6.8%(698/10214,有2828个缺失值)重度烟草依赖、30.6%(3997/13042)运动水平低、38.8%(5056/13042)睡眠质量差、2.2%(271/12159,有883个缺失值)酒精依赖。此外,2.8%(364/13042)和1.3%(172/13042)的献血者可能分别存在中度及以上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运动水平与献血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显著负相关,随着运动水平的降低,献血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显著增加;BMI、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献血次数、饮酒和吸烟等因素与献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改善献血者的运动习惯可能有助于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建议血站工作人员在对献血者做健康宣教时加强运动方面的宣教内容,以促进献血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提示在献血前健康征询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漏诊,建议对献血者进行更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评估。 冯凡凡 谢桂芸 邓学成 欧阳剑 陈翀 洪晓春 曾四海 张悦 黄漫玉 陈锦艳 戎霞 黎世杰关键词:无偿献血者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