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言
作品数:
3
被引量:8
H指数:1
供职机构: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陈少逸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杨少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刘兴木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吴桂林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何超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肿瘤
1篇
药方
1篇
直肠
1篇
直肠癌
1篇
直肠肿瘤
1篇
人肿瘤坏死因...
1篇
人肿瘤坏死因...
1篇
死因
1篇
脓肿
1篇
中药
1篇
中药方
1篇
中药方剂
1篇
肿瘤坏死因子
1篇
周围脓肿
1篇
黏着斑
1篇
黏着斑激酶
1篇
细胞
1篇
细胞分化
1篇
细胞分化抗原
1篇
结直肠
机构
2篇
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2篇
杨少华
2篇
陈少逸
2篇
刘兴木
2篇
陈立言
1篇
何超
1篇
黄海花
1篇
吴桂林
传媒
1篇
中华胃肠外科...
1篇
广东医学
年份
1篇
2017
1篇
2015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中药方剂V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中药方剂V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阑尾周围脓肿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中药方剂V和传统西医治疗,对照组仅使用传统西医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早,住院时间缩短,且住院费用减少,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因子-6和C反应蛋白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V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刘兴木
杨少华
何超
陈立言
吴桂林
庄洪财
陈少逸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中药方剂
人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磷酸酯酶基因、黏着斑激酶及白细胞分化抗原44拼接变异体6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磷酸酯酶基因(PTEN)、黏着斑激酶(FAK)及白细胞分化抗原44拼接变异体6(CD44v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标本。获取117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另外筛选距离肿瘤边缘大于10 cm且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结肠黏膜的组织块共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及反转录PCR(RT-PCR)方法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PTEN、FAK及CD44v6的表达特点,分析三者与肿瘤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5%(24/117)比76.7%(46/60),P<0.01],FAK及CD44v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7.5%(79/117)比21.7%(13/60),70.9%(83/117)比28.3%(17/60),均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FAK及CD44v6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癌结节及脉管浸润密切有关;相关分析显示, PTEN、FAK及CD44v6的表达并无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FAK及CD44v6异常表达,但是三者不具有协同作用,三种蛋白可能是通过各自的通路发挥促肿瘤进展的作用。
陈少逸
陈立言
黄海花
杨少华
刘兴木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黏着斑激酶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