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光 作品数:9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女性10例,男性5例,9例患者行CT平扫,8例患者行MR扫描,其中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扫描。结果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表现为以枕顶叶白质区为主的异常改变,CT图像呈片状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病灶主要位于双侧枕顶叶,其次是额叶及颞叶,也可累及脑干、小脑及基底节区。经过合理治疗大部分病灶好转,其中一例患者合并散在出血。结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因,及时作出诊断,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明小春 王耀光 李梅莲 蔡德总 陈观尚关键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自动跟踪触发扫描阈值的选择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自动跟踪触扫描最佳应用阈值。方法将8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4组(触发阈值分别为80 HU、100 HU、120 HU、140 HU),采用64层螺旋CT结合自动跟踪触发扫描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触发点感兴趣区(ROI)设在上腔静脉内。结果阈值为100 HU组(参照组)肺动脉、段肺动脉和亚段以下肺动脉强化明显,肺动脉平均CT值为(442.5±91.7),而肺静脉强化不明显,动静脉密度差别大,经后处理显示的动脉图像清晰。阈值为80 HU组肺动脉主干CT值较低,平均CT值为(248.2±74.5),提示触发扫描过早;阈值为120 HU组肺静脉密度明显升高,CT值与肺动脉几乎相等;阈值为140 HU组肺动脉密度明显下降,肺静脉密度升高,CT值大于肺动脉,提示触发扫描过迟,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自动跟踪触发扫描,触发点设在上腔静脉内,造影剂35~40 ml,注射流速4.8 ml/s,触发阈值为100 HU时扫描图像质量较好。 曾玉平 陈观尚 龙世亮 王耀光关键词:肺动脉 CT血管成像 阈值 CT与MRI在颈部间隙囊性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CT与MRI在颈部间隙囊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影像科接诊的颈部间隙囊性肿块患者120例,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为研究时段,均进行MRI以及CT诊断,均以手术病理组织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符合率、检出情况。结果:与CT诊断符合率比较,MRI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CT脓肿、甲状舌管囊肿、囊性水瘤、转移性鳞癌检出率比较,MRI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可有效提高颈部间隙囊性肿块的检出率,并对肿块具体情况做出分析,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陈国亨 王耀光 邓莹莹 刘培钧关键词:CT MRI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66例腮腺占位性病变(共69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腮腺肿瘤在不同增强时相的强化特征和强化程度,测量病灶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时图像的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例腮腺占位性病变67个病灶中多形性腺瘤30例共30个病灶,腺淋巴瘤18例共21个病灶,基底细胞瘤8例共8个病灶,肌上皮瘤4例共4个病灶,恶性肿瘤4例,其中粘液表皮样癌1例,腮腺细胞癌1例,涎腺导管癌2例。平扫时所见病灶均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增强扫描腮腺肿瘤强化特点为:多形性腺瘤的表现是缓慢渐进强化,增强后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腺淋巴瘤早期显著强化和快速流出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基底细胞瘤增强后动、静脉期均有显著强化,两者无明显差别;腮腺肌上皮瘤增强后动、静脉期有轻度强化,两者无明显差别;恶性肿瘤呈延迟显著渐进强化特点。腺淋巴瘤在动脉期的CT值明显高于其他的肿瘤,腮腺各类型肿瘤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测量的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腮腺不同类型的占位性病变在CT增强扫描中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因此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为腮腺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和鉴别提供较多依据,其应用价值不容否定,值得推广。 曾玉平 陈观尚 王耀光 陈国享关键词: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64排螺旋CT颈部动脉成像自动跟踪触发和手动触发扫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团注自动跟踪触发扫描和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以判断哪一种扫描技术在取得检查成功更有应用价值,更值得推广使用。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A组用团注自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B组用目测手动触发扫描技术。把扫描所得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图像后处理,再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依据图像质量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和差两个等级,A组分别为39例、21例;B组分别为52例、8例,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部血管CTA检查中,使用目测手动触发扫描技术能准确控制扫描延迟时间,更容易取得检查成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曾玉平 黄文英 黄训 王耀光关键词:CTA 基于SWI的CMBs、ACVS特征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022年 本研究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出的脑微出血(CMBs)、不对称皮层静脉征(ACVS)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关系。选取确诊为ACI并且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SWI扫描,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良好组58例)和预后不良(不良组29例)两组,对比两组的CMBs、ACVS的检出率,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方法探讨两项指标在预测ACI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结局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良好组的CMBs、ACVS检出率显著低于不良组(P<0.05);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越高、溶栓24 h NIHSS评分越高、合并高血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发生CMBs和ACVS,均是AC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PECTS梗死病灶面积评分降低是AC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WI可早期发现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的CMBs、ACVS特征,可评估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 陈翩翩 王耀光 申春云 蔡林江 陈少群 陈洪恩 高俊杰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微出血 急性脑梗死 预后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CT表现二例 被引量:2 2017年 例1女,7岁,无明显诱因下腹部阵发性疼痛1周,B超示盆腔包块入院。实验室检查无特殊。体检:腹部平坦,盆腔压痛明显,轻度反跳痛,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减弱。腹部CT见盆腔骶椎前类圆形肿块影,约75mm×70mm×60mm,边界欠清晰,其内密度尚均匀(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较明显结节状强化及小片状、条片状强化(图2);门脉期病灶强化范围逐渐增大,强化程度逐渐增高(图3,4),考虑为脉管类肿瘤。 赵越 杨斌 蔡德总 王耀光关键词: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CT表现 上皮样 炎性 盆腔包块 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42例闭合性肾脏损伤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对平扫与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在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闭合性肾脏损伤平扫和增强扫描对分型结果存在差异,平扫会对损伤程度产生低估效果,增强检查的分型诊断和临床更相似。患者对增强扫描满意度评分优于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闭合性肾脏损伤的分型诊断应用MSCT增强扫描具有显著效果,可为医生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患者满意度,如条件允许可作为常规检查闭合性肾脏损伤方式。 郑儒兴 张盈盈 王耀光 陈国亨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平扫 腹部急症炎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部急症炎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腹部急症炎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观察CT诊断的正确率。结果:CT检查肝周炎12例、急性阑尾炎30例、急性胰腺炎2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8例、急性胆囊炎44例,病理学检查显示急性胰腺炎应为24例,急性胆囊炎为26,共有4例漏诊,准确率为96. 67%。结论:利用CT检查腹部急症炎性病变可准确检测发病位置、病情特征、发病程度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诊断准确率高,可正确指导早期治疗工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郑儒兴 张盈盈 王耀光 陈国亨关键词:腹部急症 炎性病变 CT诊断 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