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洪燕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霉病
  • 2篇赤霉
  • 2篇赤霉病
  • 1篇普通小麦
  • 1篇子机
  • 1篇子粒
  • 1篇抗赤霉病
  • 1篇抗性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机制
  • 1篇分子机制研究
  • 1篇苯丙氨酸解氨...
  • 1篇PAL
  • 1篇赤霉菌
  • 1篇M

机构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孔令让
  • 3篇吴洪燕
  • 3篇王宏伟
  • 2篇王亮
  • 2篇郭秀秀
  • 1篇李安飞
  • 1篇吴世文
  • 1篇马信
  • 1篇杨在东
  • 1篇于海燕
  • 1篇赵兰飞
  • 1篇孙鑫
  • 1篇王桂平
  • 1篇牟晶晶

传媒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第八届全国小...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ina^m、Pinb^m和Gsp-1~m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2015年
子粒硬度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对小麦的磨粉及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子粒硬度主要受位于染色体5D短臂上Hardness(Ha)的两个主效基因Puroindoline a(Pina)和Puroindoline b(Pinb)的调控及基因Grain Softness Protein-1(Gsp-1)的影响。从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DV92中克隆基因Pinam、Pinbm和Gsp-1m,并构建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重组质粒PC186-Pinam、PC186-Pinbm、PC186-Gsp-1m,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它们分别转入普通小麦科农199中。经过PCR和RT-PCR鉴定,Pinam、Pinbm和Gsp-1m基因分别获得2株转基因阳性苗,结果表明转入基因能在小麦中表达,但有关转基因小麦的子粒硬度还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完成了单基因在普通小麦中的遗传转化。
孙鑫杨在东虞光辉王亮于海燕吴洪燕郭秀秀王宏伟孔令让
关键词:普通小麦
小麦PAL基因的克隆及赤霉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利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基因保守区域从小麦抗赤霉病材料苏麦3号中克隆获得4个PAL基因,分别命名为Ta PAL1、Ta PAL2、Ta PAL3、Ta PAL4。4个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长度分别为2142 bp、2016 bp、2118 bp和2139 bp,分别编码714个、672个、706个和713个氨基酸。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其相似性达到88.35%,所编码的氨基酸相似性为91.9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4个基因都包含HAL-PAL结构域及PAL结构域。通过接种禾谷镰刀菌,利用荧光定量PCR对PAL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4个PAL基因全部为上调表达,其中Ta PAL2、Ta PAL3和Ta PAL4最为明显。PAL基因的上调表达,说明PAL基因在小麦抵抗赤霉病菌侵染的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虞光辉王桂平王亮尹华燕牟晶晶吴洪燕郭秀秀王宏伟孔令让李安飞
关键词: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赤霉病
小麦二型抗赤霉病分子机制研究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真菌性病害,但小麦抗赤霉病的分子机制尚未被明确阐释。本课题组通过小麦赤霉病在苏麦3号穗部发病过程发现,小麦柱头和花粉粒是病原菌主要萌发位置。菌丝蔓延至小麦穗轴时,由于穗轴的特殊物理结构,菌丝的延...
苏培森赵兰飞范艳慧吴世文吴洪燕马信王宏伟孔令让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