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丽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电池
  • 4篇锂离子
  • 4篇锂离子电池
  • 4篇离子
  • 4篇离子电池
  • 3篇热稳定
  • 3篇热稳定性
  • 2篇钛酸锂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电解液
  • 1篇镍钴
  • 1篇热稳定性研究
  • 1篇热行为
  • 1篇温度
  • 1篇无机非金属
  • 1篇无机非金属材...
  • 1篇脉冲
  • 1篇放电
  • 1篇放电过程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南方电网...

作者

  • 4篇冯丽华
  • 3篇王青松
  • 2篇孙金华
  • 1篇平平
  • 1篇孙秋娟
  • 1篇伍科
  • 1篇陈满
  • 1篇叶佳娜

传媒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火灾科学(中...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阻燃电解液改善钛酸锂电池体系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将碳酸亚乙烯酯、亚硫酸丙烯酯与二甲基乙酰胺加入到1.0mol/L LiPF_6/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1∶1wt%)的基准电解液中,配制成阻燃电解液。运用C80微量量热仪对钛酸锂负极(放电至1.0V)与基准电解液共存体系、钛酸锂负极(放电至1.0V)与阻燃电解液共存体系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并计算得到热力学参数。对Li/基准电解液/Li_4Ti_5O_(12)和Li/阻燃电解液/Li_4Ti_5O_(12)半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循环伏安测试与SEM扫描电镜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钛酸锂负极与阻燃电解液体系反应放出的热量较钛酸锂负极与基准电解液体系减少了35.4%,且具有更高的活化能,提高了钛酸锂电池体系的热稳定性;同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阻燃电解液与钛酸锂负极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应用到钛酸锂电池体系。
冯丽华王青松孙金华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钛酸锂热稳定性
镍钴锰/钛酸锂电池体系的热稳定性被引量:8
2015年
使用C80微量量热仪测试钛酸锂电池主要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了正负极的热分解及其与电解液的反应热特性和电池体系的反应热特性。结果表明,在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共存时,在升温条件下经历2次放热过程,总反应热为-526.0 J·g-1,反应活化能为273.8 k J·mol-1;在Li4Ti5O12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共存时,在升温条件下经历4次放热过程,总反应热为-291.5 J·g-1,反应活化能为61.8 k J·mol-1。钛酸锂全电池体系的放热反应历程表现为正负极与电解液共存体系反应过程的叠加,热失控的触发主要是负极与电解液的热反应引起,而热失控的主要热量来自正极与电解液的放热反应。
伍科冯丽华陈满刘邦金平平王青松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锂离子电池钛酸锂热稳定性
脉冲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热行为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采用加速量热仪与电池充放电循环仪联用技术,实时测量了钛酸锂电池在脉冲放电过程的电压、电流、温度、温升速率变化.电压曲线在脉冲过程及之后的静置时间内呈现先急剧下降再增加的变化。电池温度因脉冲的存在高于正常放电过程的温度,温升速率曲线在脉冲瞬间也急剧增大,但随着电池内部温度的增加,脉冲对温度、温升速率的影响减弱。此外,由于传热的滞后性,电池温度在脉冲瞬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过程。
孙秋娟冯丽华王青松叶佳娜孙金华
关键词:放电脉冲温度
锂离子电池复合型安全电解液研究
锂离子电池因其性能优异,已经被运用到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各个领域。但是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高度易燃,在某些滥用的情况下,会引起火灾和爆炸,这已成为阻碍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尤其是对于大型锂离子电池组。电解...
冯丽华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