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淑芬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髓
  • 1篇弹力
  • 1篇低剂量
  • 1篇地西他滨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弹力图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伊曲康唑
  • 1篇伊曲康唑治疗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机构

  • 4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郭淑芬
  • 3篇赖应昌
  • 3篇李章坤
  • 2篇叶燕文
  • 2篇姜义荣
  • 2篇李坤
  • 1篇刘贵章
  • 1篇陈新岐
  • 1篇赵孟霞
  • 1篇林绍静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海峡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沙利度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M蛋白比例、骨髓浆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生长因子(VEGF)含量;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M蛋白比例、骨髓浆细胞比例及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蛋白比例及骨髓浆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TNF-α及VEG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及VEGF含量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能够显著减少患者血清TNF-α及VEGF含量,值得推广。
叶燕文赖应昌李坤李章坤郭淑芬
关键词:沙利度胺伊曲康唑多发性骨髓瘤肺部感染
血栓弹力图联合Caprini模型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联合Caprini模型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33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采用Caprini模型进行评分,术后第3天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以Caprini评分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凝块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评估患者DVT形成情况,分析Caprini评分、CI及两者联合评估患者术后DVT形成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结直肠癌患者Caprini评分≥3分可能出现DVT的概率大于0~2分(P<0.05)。DVT组R、K均短于未出现DVT组,α角、MA、CI均大于未出现DVT组(P<0.05)。Caprini评分、CI评估DVT形成风险的AUC分别为0.789、0.818,二者联合评估的AUC为0.886,Caprini评分联合CI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VT风险的效能高于二者单独评估(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Caprini模型可以更加准确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VT形成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赵孟霞郭淑芬林绍静姜义荣陈新岐
关键词:结直肠癌深静脉血栓血栓弹力图
地西他滨低剂量逐疗程爬坡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低剂量逐疗程爬坡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80岁高龄的高危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每天15mg/m^2静脉注射,第1个疗程连续3d、第2个疗程连续4d、第3个疗程连续5d.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耐受性良好,经1个疗程治疗后输血依赖明显减轻.血小板获得显著提高,未继发严重感染。第2、3个疗程按计划序贯治疗,患者完全摆脱输血依赖结论对于老年MDS患者,摆脱输血依赖及尽可能延长预期寿命是最为现实的治疗目标。地西他滨治疗老年人MDS的剂量及策略仍有优化空间;对于高龄MDS患者,低剂量逐疗程爬坡的治疗策略值得临床尝试。
李章坤赖应昌姚淑仪黎雪晶郭淑芬姜义荣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低剂量
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ITP患者9例,给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剂量为1次100mg,每周1次,连续4周),观察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月后,患者出血情况明显改善,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总反应率(OR)和完全反应率(CR)分别为67%,44%,中位反应时间为35(15-86)d。结论小剂量美罗华可作为对常规治疗无效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
叶燕文刘贵章赖应昌李坤李章坤郭淑芬
关键词: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