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阳性
  • 2篇隐源性
  • 2篇源性
  • 2篇试验阳性
  • 2篇颅多普勒
  • 2篇经颅多普勒
  • 2篇发泡
  • 2篇TCD
  • 1篇心房
  • 1篇心脏
  • 1篇心脏间隔缺损
  • 1篇右向左分流
  • 1篇栓塞
  • 1篇缺损
  • 1篇卒中复发
  • 1篇卒中患者
  • 1篇颅内
  • 1篇颅内栓塞
  • 1篇间隔缺损

机构

  • 3篇连云港市第二...

作者

  • 3篇殷乐
  • 3篇王阳
  • 3篇戚玉娟
  • 3篇聂红霞
  • 3篇姜建东
  • 3篇曾庆宏
  • 3篇于善花
  • 3篇庄爱霞
  • 3篇冯寿琴
  • 3篇周芳
  • 3篇王传琪
  • 2篇金刚
  • 2篇张浩江
  • 2篇彭艳艳
  • 1篇王园园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TCD发泡试验阳性的隐源性卒中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发泡试验阳性的隐源性卒中(C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50例;TOAST分型,118例确定为CS;对此组患者进行TCD发泡试验检查,并详细记录临床、生化与神经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118例患者TCD发泡试验阳性46例(39.0%);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4.28±8.56岁,男性36例(78.3%),女性10例(21.7%);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为65.2%。临床上表现为脑梗死39例/46例(占84.8%)、TIA7例/46例(占15.2%);前循环脑梗死33例/46例(占84.6%),后循环脑梗死6例/46例(占15.4%);多发病灶34例/46例(占87.2%),单发病灶5例/46例(占12.8%);NIHSS评分0~3分27例/46例(占69.2%),4~10分8例/46例(占20.5%),11分以上4例/46例(占10.3%);微泡分级Ⅰ~Ⅱ级39例/46例(占84.8%),Ⅲ~Ⅳ级7例/46例(占15.2%)。结论 TCD发泡试验阳性的CS患者的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中青年男性患者,以前循环多发脑梗死为主,神经功能缺损相对较轻,65.2%合并高血压。
姜建东庄爱霞戚玉娟冯寿琴曾庆宏周芳聂红霞于善花王阳王传琪金刚殷乐彭艳艳张浩江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
TCD发泡试验阳性的隐源性卒中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发泡试验阳性隐源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50例;在全面检查后进行TOAST分型,118例确定为隐源性卒中;对此组患者进行TCD发泡试验检查,并详细记录临床、生化及神经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
姜建东庄爱霞戚玉娟冯寿琴曾庆宏周芳聂红霞于善花王阳王传琪金刚殷乐彭艳艳张浩江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
文献传递
右向左分流与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检测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 RLS)与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筛选原因不明性卒中。按c-TCD检查结果分为RLS阳性组和阴性组,然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结果共纳入118例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RLS 阳性组46例,RLS 阴性组72例;复发组10例,未复发组108例。RLS阴性组与阳性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组RLS 阳性率(7/10对39/108;P=0.046)和重度RLS患者比例(2/10对1/108;P=0.019)与未复发组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LS阳性是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4.896,95%可信区间1.135~21.120;P=0.033)。结论 RLS阳性可能是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芳庄爱霞冯寿琴曾庆宏戚玉娟殷乐王园园聂红霞王阳王传琪于善花姜建东
关键词:卒中颅内栓塞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