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源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蓝隐藻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特性及其能量传递关系研究
- 以自行培养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为材料,对其活体细胞以及类囊体膜的吸收光谱、室温和低温(77K)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蓝隐藻活细胞中部分藻蓝蛋白(PC)为游离存在,且与类囊体膜之间动态...
- 梁源
- 文献传递
- 蓝隐藻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圆二色谱特性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方法,从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稳定分离到了4种活性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分别为2种捕光复合物、1种PSⅡ颗粒和1种PSⅠ颗粒.采用圆二色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复合物进行了全波段(190~750 nm)光谱测定,结果显示:①远紫外区: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各复合物的无规卷曲比例相近,约占30%左右;PSⅠ颗粒和1种PSⅡ和捕光复合物含有更高比例的α-螺旋和β-转角,但几乎不存在β-折叠.②近紫外区:在芳香族氨基酸的三级结构信号区,各复合物均未观测到Tyr的信号峰.③可见光区:690 nm附近信号峰的有无是隐藻捕光复合物和中心复合物的一个区别.实验结果不仅给出了隐藻叶绿素蛋白复合物性质的新信息,也为今后叶绿素蛋白复合物的分析和鉴定提供了新的光谱鉴定依据.
- 梁源陈敏
- 关键词:圆二色谱
- 隐藻藻蓝蛋白与类囊体膜的动态结合模型被引量:6
- 2015年
- 隐藻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始终存在争议,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作者以含有藻蓝蛋白(PC645)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活体细胞及充分洗涤过的类囊体膜为材料,测定其室温吸收光谱、荧光谱以及77K低温荧光光谱,并根据光谱数据分析了PC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结果显示,蓝隐藻的类囊体膜上始终紧密结合着一定量的PC,并且很可能是以PC的β亚基与膜相接触,证实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不是完全游离的,与膜的接触也并非完全无倾向性排布;PC既可将激发能传递给光系统(PS)II,但也可传递给PSI,相较于叶绿素(Chl)a和Chl c,在PSI长波荧光中PC的贡献更明显,而Chl c吸收的光能,更倾向于传递给PSII或者短波长Chl a;蓝隐藻细胞中表现出超比例的PC荧光发射,说明除了结合在膜上的PC外,有一部分PC是游离的,其存在对于隐藻捕光功能来说可能是有冗余的;游离的PC可与类囊体膜重新接触而恢复能量传递功能。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报道,提出了隐藻藻胆蛋白与类囊体膜的结合是动态的观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
- 徐伟梁源陈敏王宁
- 关键词:藻蓝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