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

作品数:34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梗死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4篇卒中
  • 4篇免疫
  • 4篇疾病
  • 3篇眩晕
  • 3篇神经功能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脑血
  • 3篇进展性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倍他司汀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症
  • 2篇震颤

机构

  • 33篇长治医学院附...
  • 7篇长治医学院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3篇刘红
  • 13篇王玉芬
  • 8篇李小梅
  • 6篇程坤
  • 5篇张沁丽
  • 4篇赵淑颖
  • 4篇武桂花
  • 4篇王钰
  • 4篇陈育英
  • 2篇崔丽霞
  • 2篇郭丽云
  • 2篇张丽芳
  • 2篇高正科
  • 1篇王潞萍
  • 1篇陈嘉峰
  • 1篇张慧英
  • 1篇田泽丽
  • 1篇俞丽凝
  • 1篇谢道林
  • 1篇邢晓红

传媒

  • 4篇长治医学院学...
  • 4篇国际老年医学...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gG4相关性硬脊膜炎1例报道
2024年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 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其特点为血清 IgG4 水平升高、类肿瘤样病变、组织纤维化及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2003年由MASAKI[1]等首次提出IgG4系统性疾病的概念,2010年《Autoimmun Rev》杂志将其命名为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2]。研究发现IgG4-RD可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
王亚茹程坤凌泽法王凯林雨洁马玉秀刘红
关键词:IGG4脑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
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发作性CH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脱落3例)、针刺组(60例,脱落2例)和蝶腭组(60例,脱落2例、剔除1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头维、印堂、阳白、合谷等,每日1次,每周6次;蝶腭组针刺蝶腭神经节,隔日1次,每周3次;综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隔日针刺蝶腭神经节。各组均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各组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各组患者头痛VAS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MS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综合组除每周头痛发作次数低于蝶腭组(P<0.01)外,综合组以上其余指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3.0%(53/57),高于针刺组的75.9%(44/58)和蝶腭组的73.7%(42/57,P<0.05,P<0.01)。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可降低发作性CH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单纯常规针刺或单纯针刺蝶腭神经节的疗效更优。
宰风雷冀来喜程江慧陈娅茹刘红
关键词:蝶腭神经节随机对照试验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蛋白介导的钙池调控的钙离子内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被引量:3
2020年
神经元的钙离子内流主要依赖于电压门控钙通道和谷氨酸受体通道。最近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通过基质相互作用分子(STIM)蛋白介导的钙池调控的钙离子内流(SOCE)方式,这种方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生变化,SOCE的恢复以及STIM蛋白表达的正常化可能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潜在的益处。本文对STIM蛋白介导的SOCE在神经元生理及神经退行性变的病理情况下的作用方式进行综述。
付笑雪王钰刘红
关键词:神经退行性疾病
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报告被引量:1
2021年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作为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上老年患者相对少见,而合并有中枢性尿崩症者更是鲜有报道。本例老年女性患者以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首诊于消化内科,因突发构音障碍行MRI检查发现延髓背侧病变转至我科,予以激素冲击治疗后病情加重,病灶扩大,同时发现其存在多年未诊治的中枢性尿崩症。诊疗过程中患者相继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一度病危,经及时的多学科会诊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好转出院。现将这个病例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吴旭鹏刘红陈嘉峰
关键词:中枢性尿崩症
倍他司汀联合异丙嗪治疗BPPV的效果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价治疗组盐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异丙嗪与对照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静脉点滴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500mL联合肌注盐酸异丙嗪25~50mg,每日2次,对照组静脉点滴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结果:2组分别在治疗后24、72h时对疗效进行评价,治疗组在症状改善上明显。结论:盐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BPPV,改善症状速度快,疗效好且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彦军路建设刘红
关键词:盐酸倍他司汀盐酸异丙嗪眩晕症状
特发性震颤的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特发性震颤(ET)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50%~7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尽管有很高的患病率和遗传性,但ET的遗传病因仍不清楚。进行ET遗传学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病理生理机制,本文现结合ET的风险位点及致病基因对其遗传模式及机制进行阐述。
林雨洁刘红王钰
关键词:特发性震颤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分成治疗组(舒肝解郁胶囊,n=36)及对照组(舍曲林,n=34),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4、8和12周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UPDRS)评分,并观察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33%,与对照组(85.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MD评分及UPDRSⅡ、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与同一时点对照组相比,两组HAMD评分及UPDRSⅡ、UPDRS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D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舒肝解郁胶囊疗效与舍曲林相当,同时不加重PD患者的运动症状,不良反应少。
刘红王玉芬崔艳艳
关键词:抑郁症舒肝解郁胶囊舍曲林
血糖及乳酸变化与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动脉血糖(Glu)及乳酸(Lac)水平变化与应激性溃疡出血(stress ulceration and blooding,SUB)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05—2019-05入住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的64例存在SUB的脑出血患者(病例组)和64例年龄、性别、出血部位、脑内血肿大小程度(以体积分为小、中、大)相匹配的未存在SUB的脑出血患者(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入院1 h内、出现SUB当天(对照组为对应住院时间)以及入院第14天(T1、T2、T3)的动脉血气中Lac及Glu值。结果2组T1及T3时Glu、La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SUB发生后Glu、Lac水平明显升高,程度分别为(1.28±2.68)mmol/L和(0.79±0.97)m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及乳酸水平变化与SUB的发生密切相关,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为SUB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付笑雪刘红
关键词:脑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乳酸血糖
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化固醇存在密切关联,但其结论尚不一致,本文将从胆固醇及氧化固醇与帕金森病相关研究出发并对可能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付笑雪王钰刘红
关键词:胆固醇帕金森病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进展性脑梗死(PCI),又称恶化性脑梗死,是指经临床积极干预,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在6h至1周内明显恶化,甚至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急性脑血管病[1]。PCI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其发生率高达26%~43%[2]。早期对PCI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的临床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其后期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PCI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本病临床的早期评估、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田小全王玉芬刘红
关键词:相关危险因素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早期干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