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强
- 作品数:1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昌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魏晋咏物诗人的“通变”观念
- 2016年
-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曰:"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篇末的赞又曰:"变则可久,通则不乏。"对于《文心雕龙》的"通变",学界普遍认为与"文学的继承与发展"相关。如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国诗学通论》就说:"《文心雕龙·通变》篇专论文学的继承与革新问题。"
- 钟志强
- 关键词:通变咏物赋比兴诗创作
- 慧远庐山教团的文学创作与咏物诗
- 2019年
- 慧远庐山教团对六朝文学创作的影响较有研究价值,而学界尚未重视。庐山教团现存作品虽然没有留下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作,但其以山水、佛菩萨为吟咏中心的诗歌、韵文,以及诗集序等作品中流露出的文学观都可帮助我们了解其与咏物诗创作的联系。庐山教团对物像的执着,以其为展示佛理的重要手段对文士“重象”的创作观有重要影响。而其对诗中之“象”提出的更高标准——感兴,对陈子昂等人的兴寄说及后世形神兼备的咏物诗作有先导意义。
- 钟志强
- 关键词:慧远文学创作咏物诗
- “谲而不正”晋文公
- 2018年
- 《晋公子重耳之亡》为《左传》的节选篇目。这篇历史散文因文学性强而入选中学教材。其塑造了重耳由感性幼稚的“公子哥”成长为理性成熟的霸主这一形象。相较于《春秋》,《左传》有着更为进步的思——对一批霸主贤臣给予热情的赞扬,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左传》具有崇霸的思想倾向。[1]晋文公是“五霸”中可与齐桓公并驾齐驱的霸主,是《左传》着力正面讴歌的人物之一。[2]虽然如此,我们认为,在中学课堂上讲授晋文公形象时还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其进行分析。“不同角度”是指结合《史记》《国语》等不同史料,看到一个更立体也更真实的晋文公形象。“不同层次”是指须从《左传》出发来了解与人物相关事件的整个脉络,而非仅停留于《晋公子重耳之亡》一篇文章。本文拟通过晋文公报恩与报仇的表现来阐释晋文公“谲而不正”的人物形象。
- 钟志强
- 关键词:晋文公《左传》中学教材历史散文
- 东晋至齐梁间咏物诗“通变观”述略
- 2016年
- 六朝咏物诗人对待前人及其创作经验采取的态度是我们研究其创作思想的重要部分。梳理东晋至齐梁间的文献和咏物诗作品后发现,其间的咏物诗人大体上存在一个由尊崇前人到普遍持"今胜于古"过程。这个过程中,诗人并非一味追求新变或全盘复古,而是对待前人创作思想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
- 钟志强
- 关键词:咏物诗通变观疑古
- 论齐梁咏物诗的“本体”——兼论齐梁诗人的“情性”观
- 2015年
- 咏物诗于齐梁时期大量出现,齐梁咏物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咏物诗之和。故王夫之曰:“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那么,齐梁诗人认为咏物诗的本体是什么呢?齐梁诗人在论著中多次表达了诗歌创作的实质是抒发情性。而梳理从先秦到齐梁时期,文人对“情性”观念的演变和齐梁咏物诗创作实际的考察,则让我们更精确的理解齐梁诗人的情性观,并对齐梁咏物诗本体的认识更加接近事实。
- 钟志强
- 关键词:齐梁时期咏物诗情性观诗歌创作王夫之
- 《焦氏易林》咏鸟诗考论
- 2017年
- 西汉焦赣所著《焦氏易林》包含了大量咏物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鸟意象,颇具艺术价值。可学界对此较为忽视,相关研究甚少。由此,以《焦氏易林》中咏鸟诗为中心,探究凤凰、鸡、鹤代表的三种意蕴不同的鸟意象分别象征着祥瑞、凶灾及或吉或凶的中性预兆。《焦氏易林》咏物诗之鸟意象对现阶段两汉咏物诗在具体数量、创作技巧及蕴含的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钟志强
- 关键词:《焦氏易林》咏物诗鸟意象文化内涵
- 六朝咏物诗意象思维的空间性
- 2017年
- "意象"是诗学研究的基石。而六朝咏物诗对其中心物象的全方位描摹(即中心意象)蕴含了创作者丰富的文学思想,学界对此却鲜有涉及。通过对魏晋及南朝前、后期咏物诗创作的比较后认为,六朝咏物诗意象空间观念经历了一个"创作视角由宏观到微观而诗人之意与艺术形象从疏离到融合"的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南朝后期的咏物诗人通过增加拟物之情和艳情、想象等虚写来增加意象的空间张力。
- 钟志强
- 关键词:六朝咏物诗中心意象空间性
- 情境式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古代文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民间的期望,理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借鉴情境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自感受和体验,以提高教学效果。文章探讨了情境式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运用的意义;情境式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实施方案的应用;情境式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思考和展望。
- 钟志强
-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
- 西汉咏物诗摭论被引量:1
- 2017年
- 咏物诗渊源于先秦,而六朝开始"备其制"。处于两个时段间的汉代,咏物诗似乎湮没无闻,学界的相关研究也寥寥无几。概述了贵族咏物类诗歌和乐府咏物类诗歌的状况,并分析其价值和影响。
- 钟志强
- 关键词:西汉乐府
- 意象思维的时间性:在有序和跳跃中回忆、直面和想象——以六朝咏物诗为例
- 2019年
- 探寻诗人所塑造意象的时间性特征及其创作观念,是研究六朝诗学的重要部分,而学界研究得并不充分。六朝咏物诗可分为比体和赋体。比体咏物诗的中心意象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要素,具有意象的象征性、隐喻性;通过描绘时间过程中意象的情态,指向诗人生命当下的缺憾。赋体咏物诗淡化时间因素和顺序的叙述性,集中描摹中心意象的即时状态;通过意象动静和构图设计,以赋体铺衍的建筑韵律凝成恒定的意象逻辑时间;展现了时间的空间延展,营造出工美喧妍的审美风貌。咏物诗意象时间性特征与咏物诗人逐步认识创作规律后,从"求全"转变为"求美"的文艺创作思想有关,深刻地体现了政局演变催生的文人生存情态文人生命自觉意识的内在张力。
- 钟志强
- 关键词:六朝咏物诗意象时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