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文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5篇抗旱
  • 3篇等基因
  • 3篇等基因系
  • 3篇旗叶
  • 3篇近等基因
  • 3篇近等基因系
  • 3篇抗旱性
  • 3篇蜡质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系
  • 2篇选育
  • 2篇选育方法
  • 2篇小麦近等基因...
  • 2篇抗旱小麦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遮阴
  • 1篇品系
  • 1篇强光

机构

  • 5篇山东省农业科...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作物...

作者

  • 6篇徐文
  • 5篇宋健民
  • 4篇郭军
  • 3篇赵世杰
  • 3篇余晓丛
  • 2篇刘爱峰
  • 2篇赵振东
  • 2篇刘建军
  • 2篇曹新有
  • 2篇李豪圣
  • 2篇程敦公
  • 1篇郭骞欢
  • 1篇戴双
  • 1篇李祥
  • 1篇谢彦庆
  • 1篇周连杰
  • 1篇杨彦会
  • 1篇申浩
  • 1篇马晓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旗叶蜡质含量不同小麦近等基因系的抗旱性研究
本研究以多蜡质(JM205和JM208)和少蜡质(JM204和JM206)两对蜡质含量不同的近等基因系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旱棚方式控制土壤水分达到中度干旱水平,探讨了干旱胁迫下旗叶蜡质含量对小麦旗叶的水分利用情况、光...
徐文
关键词:小麦近等基因系抗旱性
一种抗旱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属于遗传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抗旱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以藁城9411为母本,以ATHLET父本,通过世代株行连续选择,创制了多蜡质抗旱小麦品系JM205和JM208;以济麦22为回交,分别和多蜡质抗旱小麦品系JM20...
宋健民郭军徐文刘建军程敦公李豪圣刘爱峰曹新有余晓丛赵振东
文献传递
旗叶蜡质含量不同小麦近等基因系的抗旱性被引量:7
2016年
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以多蜡质和少蜡质的4个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田间旱棚方式控制土壤水分,研究了蜡质含量与小麦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多蜡质小麦品系旗叶的蜡质含量平均为15.15 mg g^(-1),较少蜡质小麦品系(8.43 mg g^(-1))高79.8%;多蜡质小麦品系旗叶的水势较高,干旱处理后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少蜡质小麦品系,水分散失率也显著低于少蜡质品系(P<0.05);多蜡质小麦品系旗叶的光合速率平均下降7.5%,而少蜡质小麦品系下降9.8%;多蜡质小麦品系旗叶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平均下降幅度为3.4%,少蜡质小麦品系下降幅度达到5.8%;多蜡质小麦品系的籽粒产量高于少蜡质品系,平均高3.7%;多蜡质小麦品系的抗旱指数和干旱敏感指数均显著低于少蜡质小麦品系(P<0.05)。以上结果表明,蜡质能够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旗叶蜡质含量可以作为抗旱小麦品种的选择指标。
徐文申浩郭军余晓丛李祥杨彦会马晓赵世杰宋健民
关键词:小麦近等基因系抗旱性
蜡质组成形态及其合成调控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干旱对小麦产量有重要影响,蜡质与抗旱性关系密切,因此蜡质对小麦抗旱性和生产非常重要。蜡质具有防止水分的非气孔散失和气体交换、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和强光辐射等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危害等重要生理功能。蜡质的合成过程非常复杂,大量的基因和转录因子参与了蜡质的合成和调控。蜡质的合成和运转受到转录、转录后和翻译水平的复杂调控,目前认为主要途径是转录水平的调节。干旱胁迫可以诱导植物蜡质含量的升高,组成和形态结构也随之改变,蜡质含量的升高和组成形态的改变反过来可以增强抗旱性。小麦蜡质可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比值,最终提高籽粒和生物学产量。有关小麦蜡质的研究进展非常缓慢,小麦中具有独特的β-二酮蜡质合成途径,β-二酮的大量合成对小麦蜡质形态结构的影响、蜡质的合成和调控及其影响小麦抗旱性的生理机制都亟待深入研究。
戴双郭军徐文赵世杰宋健民
关键词:蜡质小麦抗旱性
一种多蜡质抗旱小麦近等基因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遗传学领域,公开一种多蜡质抗旱小麦近等基因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在应用。以藁城9411为母本,通过与父本ATHLET杂交,通过目测蜡质选择,连续世代选择,在F6:8株行,选择叶片有蜡质株系测试,并进行抗旱的生理指标测...
宋健民郭军李豪圣徐文程敦公刘爱峰曹新有余晓丛刘建军赵振东
文献传递
去除遮阴后自然强光对小偃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黄淮地区冬小麦生育后期常出现阴雨寡照及连阴骤晴等不良气候,本试验目的是阐明弱光逆境解除后自然强光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在抽穗至开花期对小偃54和8602及其杂交后代小偃81和212遮阴处理(约自然光40%),10 d后去除遮阴,测定恢复过程中亲本与杂交后代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等参数。去除遮阴初期,亲本与杂交后代都发生了光抑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a/b比值、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光系统II(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非光化学猝灭(NPQ)和电子传递到QA下游的概率(Ψo)都低于对照,并且随着去除遮阴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杂交后代小偃81在去除遮阴后比其2个亲本和另一杂交后代品系212具有相对更高的Pn、ΦPSII和Ψo,表明小偃81对环境光强变化的适应性优于其亲本,且相对较高的PSII光化学效率活性和稳定性是其在去除遮阴后拥有更高Pn的原因之一。小偃81更能适应黄淮地区小麦生育后期光照不足和连阴骤晴的不良气候。
周连杰谢彦庆徐文郭骞欢戴双赵世杰宋健民
关键词:小偃81光合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