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文潇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远端
  • 3篇远端骨折
  • 3篇膝关节
  • 3篇股骨
  • 3篇股骨远端
  • 3篇股骨远端骨折
  • 2篇术后
  • 2篇固定术
  • 1篇带胫骨
  • 1篇粘连松解
  • 1篇粘连松解术
  • 1篇止点
  • 1篇止点撕脱骨折
  • 1篇置换术
  • 1篇治疗膝关节
  • 1篇韧带
  • 1篇入路
  • 1篇伸直

机构

  • 6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青县人民医院

作者

  • 6篇武文潇
  • 4篇赵跃江
  • 4篇李勇
  • 2篇曹同军
  • 1篇陈广栋
  • 1篇吴迎春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继发膝关节炎的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股骨远端骨折主要是指股骨下段距关节面15cm以内的骨折类型,包括股骨踝上以及股骨踝间骨折,占全身骨折类型的3%~6%左右。
武文潇李勇赵跃江曹同军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关节内骨折关节面膝关节炎
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究与分析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结果 ,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以及HS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在治疗后均接受了(12.23±1.09)个月的随访,手术后(10.46±1.02)个月拆除内固定物,全部患者在围术期并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骨折部位得以愈合,愈合时间为(3.21±0.54)个月,且未出现高度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情况。全部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接受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跛行、支撑、绞索、疼痛、肿胀、不稳定、爬楼梯、下蹲评分分别为(4.58±0.44)、(4.41±0.36)、(14.69±0.51)、(23.69±4.21)、(9.54±0.32)、(22.94±0.62)、(9.51±0.42)、(4.69±0.28)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21±0.41)、(4.06±0.23)、(12.69±0.45)、(21.02±5.36)、(9.12±0.31)、(20.61±0.58)、(9.25±0.36)、(4.51±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膝关节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固定畸形、不稳定评分分别为(26.59±2.23)、(22.56±1.84)、(17.33±1.94)、(8.90±1.64)、(9.34±0.65)、(9.66±0.69)分,均高于治疗前的(24.21±1.26)、(19.58±1.90)、(15.44±1.86)、(8.10±1.58)、(9.10±0.47)、(9.25±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突出,治疗期间无明显的并发症,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获得了有效改善,整体预后较好,安全性较高。
王琪姚立帅程家祥王昱婓武文潇陈广栋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究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效果。方法选择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患者5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5.26岁。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5.29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98岁。对照组行传统股四头肌成形术,观察组行关节镜联合小切口粘连松解术。观察统计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两组均随访3年,对比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屈曲度、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92.59%(25/2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18/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1%(2/27)]低于对照组[29.63%(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度、Barthel指数及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术后1年、术后3年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度、Barthel指数及SF-36评分均较高[术后1年(90.12±5.31)分vs(85.21±5.69)分,(115.36±14.21)°vs(102.42±15.31)°,(68.39±5.67)分vs(62.32±5.74)分,(66.46±5.78)分vs(60.27±5.01)分;术后3年(95.43±3.25)分vs(91.32±3.62)分,(107.31±16.87)°vs(95.60±16.14)°,(71.68±5.24)分vs(67.32±5.68)分,(72.84±5.74)分vs(68.32±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关节镜、小切口粘连松解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伸直性膝关节僵硬,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武文潇李勇赵跃江曹同军
关键词:关节镜股骨远端骨折
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LISS)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ISS治疗的陈旧性股骨远端C型骨折18例,手术距外伤时间为1~2个月。术中短缩移位明显的骨折应用牵开器辅助牵开复位,骨质缺损明显的从自体髂骨取骨植骨,单纯外侧LISS钢板固定骨折不稳定的于内侧附加一钢板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Kolment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Kolment评分优良率94.4%。结论对于陈旧性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武文潇李勇赵跃江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固定器
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与脊髓漂移距离的关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改变与脊髓漂移距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1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其中90例完成随访。术后根据患者颈椎曲度大小分组。A组(n=28)颈椎曲度变直(颈椎角0°~5°),B组(n=36)颈椎曲度变小(颈椎角5°~16.5°),C组(n=26)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三组脊髓漂移距离、神经恢复情况、轴性症状和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间术后颈椎角和脊髓漂移距离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152.119,P<0.001),椎板切除宽度和C5神经麻痹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三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均显著升高(t>8.869,P<0.001),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F=0.472,P=0.625)。术后3 d和1个月,三组间轴性症状VAS评分比较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34.800,P<0.001),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t>5.845,P<0.001),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765,P>0.05)。结论在椎板切除宽度相同的基础上,颈椎曲度越大越有利于脊髓向后漂移,颈椎曲度过度丢失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赵跃江辛大森卢守亮李勇武文潇
关键词:颈椎曲度轴性症状
改良小切口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比较改良小切口髋关节前外侧入路与常规后外侧入路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6例,其中38例采用改良小切口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观察组),38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对照组),记录并比较治疗一般资料.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1,3,6,12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手术一般资料方面,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资料方面,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相比,改良小切口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武文潇吴迎春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微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