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立勤
- 作品数:14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登革热流行危险地区中学生登革热知识态度行为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了解登革热流行区中学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干预需求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所中学共550名中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登革热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等。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9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39%。中学生对登革热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1.02%,初中生和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过60%的学生对登革热表示害怕和担心,学生健康行为总形成率为69.60%。中学生已经获得的登革热防治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77.05%)、互联网(67.37%)、宣传折页/海报(50.32%),将来主要希望通过互联网(74.36%)、电视(54.55%)、手机媒体(33.82%)获取知识。超过80%的学生不知道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官网、微博和咨询电话,但绝大多数表示愿意使用。结论尽管中学生对登革热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防治登革热的健康行为,但对登革热患者的症状、伊蚊发育水体识别的知识有待提高,且需着力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健康行为。
- 段利娜吴泰顺马智超甘立勤
- 关键词:登革热知识中学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运行和管理:以深圳龙岗为例被引量:3
- 2022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防控境外疫情的输入和境内疫情的扩散,各地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本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密切接触者隔离酒店为例,探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包括选址、组织架构、人员职责以及其他各项防控措施,如硬件设施管控、人员健康管理、消毒与防护管理等,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常态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甘立勤王荀黄歆张燕花洪丹婷
-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
-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后深圳居民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了解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后,深圳居民的预防接种知信行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平台发放和收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问卷394份,69.8%的调查对象获取疫苗相关资讯的途径不超过3种,最常见的信息来源为微信、微博、医生和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在单因素分析中,疫苗相关知识的得分与调查对象的学历(P<0.01)、生育情况(P<0.01)、职业(P<0.01)、收入情况(P<0.01)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P<0.01)、生育情况(P<0.01)、职业(P=0.023)以及是否主动了解疫苗接种知识(P<0.01)是影响疫苗相关知识得分高低的重要因素;仅有41.1%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本次疫苗事件,63.2%的调查对象理解疫苗事件中"效价不足"的含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调查者对疫苗事件做出理性判断的因素包括:职业(P=0.034)、疫苗相关知识的得分(P<0.001)、对本次疫苗事件的了解程度(P<0.01)。结论疫苗事件影响调查者对疫苗接种的态度和行为,相关部门应在疫苗事件发生时加强多渠道的信息通报,引导群众理性思考,在日常的健康教育中应结合教育对象的身份背景开展有针对的干预。
- 甘立勤甘立勤邹宇量
- 关键词:知识态度影响因素
- 1起水痘爆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水痘疫情在校园传播规律,提供有效的防控策略及方法。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当面询问或电话访问的形式获取班级成员的发病信息、社交圈等信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水痘疫情在班级内播散模式及途径。结果本次爆发疫情中累计学生患者20人,疫苗接种组与未接种组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5);与首发病例为好友关系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非好友组;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验证上述危险因素。结论接种水痘疫苗能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以及缩小水痘疫情的规模,此外在学校班级内的水痘疫情主要的传播模式是好友间的亲密行为。
- 甘立勤许玉成钟剑明张起文
- 关键词:青少年疾病爆发流行
- 深圳市龙岗区2006—2016年疟疾流行状况与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龙岗区2006—2016年疟疾流行状况及流行特征,为龙岗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疟疾个案调查表、疟疾个案流行病学报告等途径收集并整理龙岗区2006—2016年"三热"病人血涂片镜检结果和疟疾疫情报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全区血检监测"三热"病人50 674人次,平均血检率为1.34‰,发现阳性患者172人,血检阳性率0.34%。累计报告疟疾病例85例,其中本地病例7例,输入性病例78例,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发生在2009年。病例高峰主要集中于7—9月;按地区分布,坂田街道、布吉街道占报告病例的50%;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女比例4.3∶1,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0~40岁,多为境外务工人员。发病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病例基本特征主要取决于辖区内跨境企业境外务工人员的出境、住所等因素。结论龙岗区近5年疟疾发病率平稳且低于1/万,"三热"病人血检率超辖区服务人口1‰,符合消除疟疾考核评估验收要求。随着消除疟疾工作的推进,龙岗区输入性病例逐渐转变为以境外输入病例、恶性疟病例为主。由于恶性疟存在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出现重症病例等特点,医护人员、疟防工作者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防控。
- 甘立勤梁享生卢茜张起文
- 关键词:疟疾
- 深圳某区PM25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评价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对深圳某区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2.5,PMQ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对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4-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PM25相对数据,进行浓度季节分布特征分析,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PM“中铅(Pb)、汞(Hg)、猛(Mn)、锁(S b)、铝(A1)、碑(As)、彼(Be)、镉(Cd )、锯(Cr)、镰(N i)、硒(S e)和鸵(T1)金属元素的浓度,并采用美国EPA 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其所致健康风险。结果2014-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PM25浓度中位数为45.10 pg/nAPMx中金属元素在春、秋、冬季节对人体的慢性非致癌风险危险系数(HQ)>1,其中As 、Mn、 Cd的 HQ较高。PM=中金属元素致癌风险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春季、夏季,四季致癌风险均在10九10二其中As 、Cr 、Cd 风险较高。结论深圳龙岗区大气PMp 中部分金属元素对人体存在一定程度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深入探讨预防控制措施。
- 王荀王荀李斌徐新云甘立勤
- 关键词:细颗粒物污染特征致癌性
- 2018—2023年深圳市龙岗区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
- 2024年
- 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分析疫情监测响应效果,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年报等资料收集2018—2023年龙岗区疟疾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并开展媒介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数、感染虫种、输入地、临床症状等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3年龙岗区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73例,其中恶性疟144例(占83.2%),卵形疟13例(占7.5%),间日疟11例(占6.4%),三日疟1例(占0.6%),恶性疟与卵形疟混合感染4例(占2.3%)。输入来源地为非洲(169例,占97.7%)和东南亚(4例,占2.3%)。门诊病例7例(占4.0%),住院病例166例(占96.0%);重症病例1例(占0.6%)。7、8、10月为病例输入高峰(分别报告病例21、51、20例),2月报告病例最少(2例);报告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女比例13.4∶1。2018—2023年,龙岗区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为6.0‰(173/29025),从初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从2018—2020年的2.32 d缩减至2021—2023年0.58 d(t=2.102,P<0.05),各级医疗机构初诊疟疾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市级(96.4%,135/140),县区级(69.0%,20/29),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其他医疗机构(0/4)(Fisher精确检验,P<0.01)。医疗机构对恶性疟、三日疟、间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的镜检正确率分别为88.9%(128/144)、1/1、11/11、8/13、2/4,对疟原虫不同虫种的镜检结果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1)。病例1 d内网络报卡率为100%,3 d内完成实验室复核、流行病学调查和个案专报系统上报率为100%,7 d内疫点处置完成率为100%;所有输入疟疾病例均未发生输入性继发病例。2018—2023年疟疾媒介监测未发现传疟按蚊。消除疟疾后龙岗区面临较大的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压力,医疗和疾控机构疟疾监测与响应体系运行效果良好,但须进一步提高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疟疾�
- 甘立勤李媛刘武艺梁享生黄达娜高世同
-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 应用Workbook模型估计深圳市龙岗区2014年艾滋病疫情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Workbook模型对深圳市龙岗区2014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分析,为龙岗区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确定的某一地区内,根据当地艾滋病的流行情况,确定艾滋病流行集中的高危人群种类,选取高危人群的性伴作为低危人群,估计其他人群感染人数。结果高危人群规模估计为127715-218883人;低危人群规模为420596人;现存成年HIV感染者(15~49岁)数量1481人,HIV感染率为0.0499%。结论全区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状态,MSM在HIV感染者中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63.33%,因此在艾滋病防控的工作中必须继续加强MSM人群中健康干预以及哨点监测。
- 李晓霞龙清平覃佩兰甘立勤
- 关键词:艾滋病
- 深圳市龙岗区在建工地登革热疫情风险及防控现状调查
- 2024年
-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在建工地登革热防控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方法2023年9月对龙岗区在建工地的蚊媒密度和孳生地进行现场调查,比较建筑工地的布雷图指数(BI)、蚊媒孳生地类型、蚊媒密度超标比例;分析建筑工地防蚊灭蚊措施与制度、管理人员对登革热防控的认识等因素对工地蚊媒控制的影响;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率的比较,用趋势χ^(2)检验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共调查工地48处,工地工棚30处,地下室41处。工地工棚和地下室BI均值分别为4.62和4.51,2类场所蚊媒密度超标率分别为33.33%和31.71%;工地工棚孳生地以生活垃圾积水、建筑垃圾积水和生活储水容器为主,地下室孳生地以地面低洼积水、排水沟渠和竖井为主。14.58%的工地负责人熟悉登革热防控要求,79.17%基本了解,6.25%不了解,负责人对登革热防控越熟悉,工地蚊媒密度达标率越高(趋势χ^(2)=5.070,P=0.038);95.83%的工地定期灭蚊,其中≥1次/2周的占比为68.78%,1次/月或1次/2月的占比为27.08%;43.75%的工地未定期对积水投放缓释灭蚊幼药物,其蚊媒密度达标率为45.00%,其余56.25%工地定期使用缓释灭蚊幼药物,蚊媒密度达标率为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7,P=0.032)。结论龙岗区在建工地人员密集,蚊媒密度高,登革热疫情暴发风险高;工地管理方应重视登革热防控,并通过环境改造、采用防蚊措施和灭蚊幼药物等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
- 甘立勤沈培林何志海刘武艺王荀许玉成
- 关键词:建筑工地登革热
- 深圳市龙岗区托幼机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托幼机构对物体表面的消毒质量现状,发现消毒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科学指导消毒工作。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龙岗区112家托幼机构(68家公办、44家民办),采集消毒前后物体表面样品进行自然菌检测,评价环境卫生学状况及消毒效果。结果共采集样本3360份,其中消毒前1680份,自然菌检测合格率82.86%;消毒后1680份,合格率97.44%;消毒前合格率明显低于消毒后合格率(P<0.01)。消毒后,水龙头的自然菌检测合格率最低(81.08%),椅子、凳子的合格率最高(99.24%),不同物体表面自然菌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办和民办托幼机构物体表面消毒后自然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84%和96.82%;消毒前、后公办和民办托幼机构物体表面自然菌检测总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1680个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总合格率为83.51%;桌子的消毒合格率最高(88.10%),水龙头的消毒合格率最低(59.46%),不同物体表面的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办和民办托幼机构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4.61%和81.82%。结论深圳市龙岗区托幼机构消毒情况总体较好,但消毒合格率偏低,应规范消毒工作,加强消毒效果评价,确保消毒质量。
- 廖俊蕾甘立勤赖妙儿何志海
- 关键词:托幼机构消毒效果